“我是怎样被生出来的?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婴儿?”几乎所有孩子都对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事情感兴趣。可是这个又常常是家长忽略或者很难讲给孩子听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不仅探究了义史出生时的情况,还有小朋友和茄子老师出生时的情况,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早产儿、保温箱、产婆、夜哭等和出生以及婴儿相关联的许多事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出生这件事的窗口,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将出生与生日相关联的绘本,请小读者们一起跟着长谷川义史来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吧。
同时,这又是一本洋溢着爱的温情绘本。两位作者以幼儿园的孩子们为描写的对象,选择了幼儿园和家庭作为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景。无论在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们热热闹闹地讨论自己出生的事情,还是在家里听妈妈的回忆,这本书都营造了温馨的爱的氛围,让孩子们体会到自己不仅是家庭的一员,也是集体的一员。整个故事的发展鼓励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来自家庭和集体的归属感。
虽然书中涉及到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不过这本书完全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以孩子为中心,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来写的。故事从主题到细节无不体现了为孩子服务的精神。除了文字部分,在图画上茄子老师、义史的妈妈以及园长老师在和孩子们的互动中都采用了俯身的姿态(或坐、或跪)。图画将成人与孩子的视线放在同一高度来描绘体现了作者尊重儿童的创作立场,这种尊重儿童的态度非常值得各位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学习。
全书文字量适中,文图相得益彰。图画延续了长谷川的风格,线条夸张、用色大胆,同时将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刻画得细腻生动。图画对于家庭场景的表现力求温馨、自然,给人非常真实的家的感觉。开篇从多个角度对幼儿园内景的刻画不乏轻松活泼之感。作者对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的角色塑造付出了很大的心力,让每一位出场人物都独具特色,突显了长谷川义史传神的造型能力。
本书讲述了一个和生日相关的故事,貌似普通平常,可写作角度与内容却在平常中透着深意,对孩子的成长给予了热切地关注与温暖的关爱,场景的选择也极具日常生活的特点,作为庆祝生日的礼物以及为孩子讲述他们自己历史的读物,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希望这本由日本绘本奖、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小学馆儿童出版文化奖得主,著名绘本作家长谷川义史和日本绘本奖得主中川宏贵合力创作的《生日那天》能带给小读者快乐和启发。
义史快过生日了,幼儿园的茄子老师请义史和其他同学回家询问妈妈自己出生时的状况,通过询问,孩子们知道了早产儿,知道了一岁的孩子可以走路,再大一些的孩子会开口说话……在义史生日那天,孩子们尽情分享了自己出生时的独特经历,这时茄子老师的妈妈幼儿园园长加入了孩子们的分享会,茄子老师出生时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
本书通过描写幼儿园老师为小朋友准备过生日的前前后后,让孩子体会到他们的成长不仅受到家人的爱与关注,更得到集体的爱与关注,同时也让孩子明白对生日的纪念就是对生命的呵护和对成长的肯定。这是一本优秀的亲子共读绘本。
在女儿六岁生日的时候给她读了这个故事。她听了义史小时候的事,就问起自己出生时的事了,于是我就从她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说起,讲到生产的疼痛、和爷爷奶奶初次见面的往事。当我说到她比义史还难以入睡,为了哄睡不得不每天晚上带着她开车兜风的时候,孩子开心地笑了。这本书为我们母女俩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孩子带着比读第一本绘本的时候还要多的热情问了我很多她小时候的问题,非常认真地听我讲述她儿时的往事,我们都感到很幸福。
—— 日本读者
如果我们希望借由过生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那就一定不能直接让孩子只去感恩,这样的感恩是片面、孤立、欠缺真实情感的。我们要做的是构建出合适的生命语境:让孩子产生生命体验,获得生命认知,产生生命态度,进而达到感恩。《生日那天》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绘本,两位作家却合力完成了这套循环。从一个最简单的提问开始,让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自然展开,然后一点点扩展到自己成长的细节,扩展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让孩子在对生命诸多事件、情境的了解和体验中,获得对生命默然于心的理解,获得对养育者真实的珍惜感。
——儿童插画师 徐白虹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儿童的自然成长、自我感知、环境探索这些偏向“生活感受类”的体验备受重视,生命教育也是其中的一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中川宏贵和长谷川义史联袂创作的这本《生日那天》就发生在幼儿园阶段。
“过生日”属于生活感受类的体验,这个体验不是一个纸上的定义,不是一个需要习得的知识,而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具有强烈自我感的庆祝仪式。无论是中国的祝寿、成人礼还是西方的庆生,都不仅表达了对生命到来的喜悦与庆祝,还包含着对成长的期望和生命意义的追问。若要清晰地理解生日的本质,就需要知道以下几点:生日是什么、为什么庆祝、生日与自我的关系以及生日与家人的关系。
故事一开始,长得有点像茄子的茄子老师请六岁的义史在生日前先去询问妈妈自己出生时的状况,同班的六个孩子都瞪大了眼睛充满期待。对于他们这个年纪来说,如果不问这个问题,生日也是开心的,生日是什么?自然就是出生的日子啊,为什么要庆祝生日?因为长大了一岁呗。嗯,不问问题的确也没什么。可如果问了呢?义史在放学回去时开始关注路上的小宝宝了,回到家,义史又开始连环发问。义史的问题让本来在不急不忙地撕牛奶盒的妈妈抬起头来仔细回想生产时的情况,早产儿、出生体重、保温箱......这些义史从来没有听过的词从妈妈的嘴里冒了出来,于是,义史开始“看见”幼小的自己躺在“太空舱”中,开始“看见”妈妈的担忧和眼泪,开始将自己刚出生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联系在一起......然后,母子俩坐在桌前开始仔细聊起当时的情况,义史翻看儿时的照片,开始知道家人对自己的关爱,逐渐明白了“出生”这件事可不是一个人的事——在六年前的今天,是整个家庭在陪着自己经历这些,是整个家庭在陪着自己长大。
宏江和小悠也去问了爸爸妈妈他们出生时是什么情况,本来他们唱个歌、吃个蛋糕,这天也就过去了,但是他们现在了解到有“急性子”跑出妈妈肚皮的小朋友,知道了一岁的孩子可以走路,再大些的孩子会突然说话......每个孩子都兴奋不已地说着自己独特的经历,每个孩子都饶有兴致地听着其他人的故事,这些体验,让孩子们了解到生日这天不仅是属于一个人的,顺利出生是值得庆祝的,长大是需要有人悉心照料的.....这些感受,都是生命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这里再特别强调一下生日与家人的关系。其实很多妈妈不太会专门对孩子描述出生时的细节,可能一方面妈妈们更关注孩子长大后的现况,另一方面关于分娩方式、生理疼痛等也不太容易和孩子们说清楚。其实,关于生日与家人尤其是与母亲关系的阐述古已有之,古人称生日为“母难日”,元代文人白珽著:“......遇诞日,必斋沐焚香端坐,曰:‘父忧母难之日也。’”《西游记》中的黑熊怪过生日请客,发出的请柬上写着“大王华诞,明日母难。” 如果我们希望借由过生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那就一定不能直接让孩子只去感恩,这样的感恩是片面、孤立、欠缺真实情感的。我们要做的是构建出合适的生命语境:让孩子产生生命体验,获得生命认知,产生生命态度,进而达到感恩。《生日那天》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绘本,两位作家却合力完成了这套循环。从一个最简单的提问开始,让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自然展开,然后一点点扩展到自己成长的细节,扩展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让孩子在对生命诸多事件、情境的了解和体验中,获得对生命默然于心的理解,获得对养育者真实的珍惜感。
绘本中最后一个生日案例就是茄子老师本人,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在孩子眼里,成人一直就是成人的样子,当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平时极为依赖、尊敬的老师也是从一个哇哇啼哭的婴儿成长而来的,会有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在园长描述茄子老师需要“打屁股”才哭出声时,茄子老师害羞地坐在地上,满脸通红,周围的孩子们笑得前俯后仰。在这个情节中,孩子们不仅知道了生日与成长的关系——人是一年一年长大的,对母亲的付出也更为了解,在画面中,园长是一个人在下雪天前去医院生产的,而且经历了可怕的难产。这样的辛苦付出不是说教,而是真实发生的,而唯有真实,才能带来真正的情感交流、情感理解和感恩之心。
《生日那天》是长谷川义史2006年的作品,在这本书中,长谷川依然沿用了他夸张的漫画勾勒方式和涂鸦般的上色,使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鲜明不羁的笔触、鲜艳大胆的色块和丑萌怪诞的人物造型让这本书拥有了一个轻松的外在轮廓,让孩子们非常愿意阅读下去,其中人物的动态更是精彩,像义史歪着大脑袋看童车,悠子检查张着巨大嘴巴的爸爸的牙齿,六个孩子天真烂漫的样子都让人忍俊不禁。在看似逗趣的外表之下,这本书蕴藏着珍贵的生命教育,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向哪里?在生日这天孩子们明白了很多事,在生日这天孩子们看见了自我的成长,看见了家人的付出,更学会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