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的“狮子系列”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么多年来一直百读不厌,是因为他把对生活的观察,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非常巧妙地融入到故事中。有人问马丁为什么采用狮子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他说这个形象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女儿有一天带回来一个狮子玩偶,由此带给他灵感,赋予了这头狮子活灵活现的鲜明性格,才有了这一系列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
虽然他所塑造的狮子先生是一位霸气十足的丛林之王,但是性格中也有温柔细腻的一面, 所以在每次遇到难题的时候,马丁总是能以一种孩子可以欣然接受的方式,给故事画上圆满的句号。
——刘 畅(儿童文学工作者)
狮子太太要过生日了,这么重要的日子,狮子先生琢磨着该送什么礼物,不如做一顿美味的生日大餐吧!可是狮子并不会做饭,只好请森林里的动物帮忙想办法。大家列出了各种各样的菜单,可笨手笨脚的狮子还是把事情搞砸了……最后,狮子太太能尝到色香味俱全的生日大餐吗?
狮子在学会了写字、算术和游泳之后,作者马丁•巴兹塞特为它安排了新的挑战——烹饪!与往常一样,狮子在经历了一系列天马行空的想法后,最终圆满的解决了问题。文字与插图不分伯仲,相得益彰!特别适合大声朗读。
——德国亚马逊网站读者评论
从2002年出版《不会写字的狮子》开始,马丁·巴兹塞特,这位来自德国的胡子大叔就一发不可收,陆续创作了《不能数到3的狮子》《不会唱歌的狮子爸爸》《睡不着觉的狮子》等一系列故事。转眼间,距离第一部狮子故事的问世已有二十年,狮子先生经历了恋爱,步入婚姻,并有了三只小猴子(没错,不是小狮子)。在《不会唱歌的狮子》(中文版收于《什么都不会的狮子》系列——编者注)中有了炼狱般的带娃经历后,这一次,狮子先生又遇到了新的难题,不会做饭的他,要为即将过生日的狮子太太献上一顿美味的生日大餐。
马丁在创作这个故事时采用了朗朗上口的韵文形式,句子短小精悍,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也非常适合亲子共读。家长在朗读的时候,孩子可以在图画中寻找文中所提到的食物。在熟悉了故事情节以后,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讲故事。爸爸妈妈在讲到每个动物推荐美食的时候,可以故意停顿一下,让孩子来说出所推荐食物的名字,这样孩子就不单单是听故事,而是参与其中,会非常有成就感,同时这种共读形式也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加入其他动物角色,按照其生活习性,为狮子推荐美食,比如熊猫会为狮子推荐什么美食呢?换成长颈鹿呢?孩子在拓展思维的同时,也增长了科学知识。
在图文布局方面,马丁这次安排了十六个跨页,每个出场的小动物都单独占据两个页面,并且通过拟人化的卡通形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他们的神情:开心到合不拢嘴的屎壳郎、闭眼尽情享受美味的海狸、如淑女般优雅喝下午茶的小鹿……并且重复配有对话框,强调他们推荐的美食都“味道好极了”。狮子满头大汗摆弄锅碗瓢盆那个跨页,左侧的小动物们目瞪口呆的表情为下一个跨页剧情走向高潮做了充分的铺垫——大爆炸,不仅是烹饪的食物炸了,就连狮子的心态也炸了。作者采用半虚半实的画法让狮子狼狈不堪的样子跃然纸上,极具视觉冲击力。
马丁的“狮子系列”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么多年来一直百读不厌,是因为他把对生活的观察,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非常巧妙地融入故事中。有人问马丁为什么采用狮子这一形象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他说这个形象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女儿有一天带回来一个狮子玩偶,由此带给他灵感。然后,他赋予了这头狮子活灵活现的鲜明性格,于是有了这一系列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
虽然狮子先生是一位霸气十足的丛林之王,但是他的性格中也有温柔细腻的一面, 所以在每次遇到难题的时候,马丁总是能以一种孩子可以欣然接受的方式,给狮子的故事画上圆满的句号。比如在《不会唱歌的狮子爸爸》中,当三只小猴子快要把整个森林搅得天翻地覆、令所有动物居民胆战心惊的时候,狮子想到了自己的爸爸,父爱之心让他放下了威严和面子,孩子们在他那并不动听却十分有安全感的“歌声”中进入了梦乡。到了这本《不会做饭的狮子》,眼看咆哮的狮子要把所有动物都活生生地吞掉,看看“献给狮子太太的大餐”菜单里罗列的那些食物,除了小动物们推荐的以外,他们本身也在菜单上。可是作者随手就是一个反转,给狮子太太安排了一道素食——鲜花沙拉,这种善意的安排也许不合理,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在谈及传统童话对自己的影响时,马丁曾这样说道:我很喜欢这种古老的讲故事的方式,也喜欢将童话故事中的角色融入自己的创作当中。在童话故事里一切皆有可能,也许令人震惊,也许冷若冰霜,但是最终都有一个快乐的结局,这一点很重要,不能让孩子们心存疑虑。
所以,我们能够一直期待狮子的下一次登场,虽然过程惊心动魄,最后却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欢乐。每次都是一出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