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菜园》是乔丹•斯科特根据他的童年回忆创作的故事,书写了他与外婆之间温暖的隔代亲情。这部作品具有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乔丹•斯科特精准地提炼了记忆中的日常生活片段,用克制而有力的文字讲述了童年与外婆一起相处的经历,表现出外婆与男孩之间坚韧的亲情纽带;由西德尼•史密斯用水彩与水粉绘制的图画并不称得上具象,朦朦胧胧,给人的感受却十分真实,我们仿佛能从细腻又湿润的笔触中感受到少言寡语的外婆的温柔抚摸……男孩与外婆借由手势、笑容和对食物的喜爱来交流,在雨后,外婆带男孩一起把蚯蚓收集起来,放到菜园的泥土里……外婆对食物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敬重就在这些安静的时光中传承到下一代人身上。
继国内外都大受好评的作品《我说话像河流》之后,两位作者再次合作,打磨出全新的作品《外婆的菜园》。这是一部安静、温柔、细腻而感人的作品,外婆一大清早在厨房里忙碌、外婆准备的早餐多得让人可以在碗里游泳、外婆送孩子走去学校……相信在我们的很多家庭里也能见到这样的情景。无论是孩子、父母,还是祖父母,阅读《外婆的菜园》都可以产生共鸣,这是一本适合家庭共读的优质绘本。同时,作品也反映了一些时代的问题,如自然被工业设施取代、移居城市后老年人的隔代照护等,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
我的外婆住在一间改建的鸡舍里。每天早上,爸爸开车送我到外婆家,她用菜园里种出的蔬菜做早餐给我吃。她不怎么说英语,我们用手势、肢体接触和笑声来交流。外婆十分珍惜食物,她总是会捡起我撒掉的燕麦片,亲一下,又放回我的碗里,并且看着我吃完,然后带我走去学校。下雨天,我们会在路上寻找蚯蚓,放学后再一起放到她的菜园里去……一封送给外婆的温暖告白,一个散发着生命光芒的故事。
精美的图画……以简洁、诗意的画面语言讲故事,图画发挥着重要作用。史密斯的水彩和水粉画精确地捕捉了外婆厨房里的光线和雨中的车灯……我们读完这本书时,这个男孩的外婆就成为了我们的外婆……
——《纽约时报》
一个温柔的故事……史密斯的观察力与这个故事完美契合,故事中充满了安静、冥想的时刻,意义深远。他细致入微、富有表现力的水彩画捕捉到了外婆脸上的苦难和伤感,也捕捉到了她对外孙浓浓的爱。
——号角图书,星级评论
斯科特和史密斯一起描绘了一幅无以言表的爱的肖像画。
——《出版商周刊》星级评论
斯科特用富有诗意的情感将日常提炼成富有深意的片段和影像,有时用明喻来捕捉……史密斯温暖的水粉和水彩场景所展现的温柔的手势和牵绊……一首安静、温柔、感人至深的隔代亲情赞美诗。
——《柯克斯评论》星级评论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美好故事,讲述孩子和祖父母之间的爱……华丽的插画,充满了斑驳的光线和色彩,充满情感的笔墨……这是一本精彩的图画书,出色的叙述,值得在所有收藏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隔代亲情故事能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分享他们与老年人之间的特殊纽带,并希望鼓励他们做出一些行动,将每一代人联系起来。
——《学校图书馆杂志》星级评论
《外婆的菜园》是加拿大著名诗人乔丹•斯科特根据自己小时候与外婆相处的回忆写成的动人故事,加上擅长描绘情感与时间的童书画家西德尼•史密斯的精彩图画,构成了这本美丽的图画故事书。这类回顾童年的自传式故事如果缺乏高明的文学技法,很容易流于日记般的流水账或局限于个人的喜怒哀乐,即使作者满腔真情实意,故事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幸好,乔丹•斯科特和西德尼•史密斯都具有文学的创意和想象,巧妙地将一个小孩和一位老人的心理与情感提升到普遍人性的层次,并以清新的艺术视角描绘生活的贫穷与丰富、人生的欢乐与感伤,使大小读者都能被感动,并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不断运用比喻、象征、衬托等手法,用富有诗意的文字,描绘声音、气味、颜色,创造出迷人的情意氛围,激发读者的想象,使吃饭、走路这类家常小事显得奇特有趣,值得留存在记忆里。形容小孩起早摸黑随父亲去外婆家的路上,看到远山像“鲸鱼肚”;形容外婆一边做饭一边哼唱,听起来像“飞虫嗡嗡作响的夜晚”,从听觉延伸出迷离的感受与想象。先用一长串文字描述外婆的屋子堆满食物,接着是简单的一句话“我在餐桌旁坐下等着吃”,翻页后还是先用一长串文字描述外婆做的丰盛早餐,接着又是简单的一句话“她每天早上看着我吃”,这样以相同的叙述结构形成了文字的节奏。形容蚯蚓在水沟和水洼里蠕动,漂在路面又没有泥土藏身,宛如在战乱和贫困里挣扎的人,就像从前的外婆,颠沛流离,没有安身之处。外婆温柔地对待蚯蚓,十分珍惜它们,除了让它们为菜园的土壤增加养分,似乎也反映出她自身经历淬炼出的人格特质。
这本书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从小孩的观察、感受和理解去塑造外婆这一角色。开篇第一句话“我的外婆住在高速公路旁的一间鸡舍里”,简要地指出外婆的经济阶层和边缘的社会地位,不过,紧接着却用金字塔、明亮的鲜黄色和太阳做了有趣的陪衬,呈现出童趣的眼光,也为故事和人物设定了温暖、愉悦的基调。小孩进入外婆家的方式,暗示他跟外婆的熟悉与默契。外婆出现的第一个场景是在厨房里准备食物,而食物的意义贯穿整个故事,象征她的人生经历,也象征她和小孩之间的情感关系。她手脚并用,忙得团团转,生动地强化了这个核心概念的重要性。外婆因为语言不通,或者也因为际遇和个性而不善言辞,所以用手势、动作来表达和沟通。作者用动作描写具体表现出外婆对食物的珍惜——将小孩撒到碗外的燕麦片捡起来。不过,她没有责备小孩,而是亲吻食物,放回碗里,再轻捏小孩的脸颊。我们知道小孩不会排斥她的举动,因为前面有一个伏笔告诉我们,小孩的反应是“呵呵笑”。小孩肯定知道,外婆很喜欢食物,也很爱他。所以,当外婆的人生和故事渐入尾声时,小孩会照顾外婆了,就用外婆照顾他的方式,没有很多言语,而是用有重大意义的举动,包括端送食物、栽种,以及“尽可能捡起每一条蚯蚓”。外婆没有说很多话,但小孩显然学会了很多事,并深刻地记在心里。就像故事的文字,其实很简约节制,但读者对于外婆这个角色以及她和小孩之间的感情,有许多意在言外的体会和感受。这不仅因为作者的写作技巧高明,也跟与文字巧妙互补的图画有关。
有书评形容这本书的图画有一种“梦境般的美丽”。西德尼•史密斯的确是善用光影烘托情感的高手,封面和某些内页的图画带有一种朦胧的梦幻感。这样的表现手法正好适合描绘“回忆过往”,作者回忆童年,外婆对过去的回忆也时时影响着现在。模糊不清的图画传达出比现实更真实的讯息,有一些感伤,有一些甜美。而且,因为年龄和文化背景的差距,小孩对外婆并不完全理解,适当的模糊恰好表现出懵懂的感觉。这本书的美丽,一方面来自画家的艺术创意,画家将画面的色彩、线条、造型、明暗和构图以有趣的方式呈现,带给读者新鲜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则来自画家解读故事的能力,他理解故事里的儿童视角以及故事蕴含的情感与生命力,所以能不受视觉的限制,描绘出情感与生命的光亮和美丽。故事一开始,图画并不写实,而是呈现小孩眼中、心里的现实。翻页后,揭示原来那是小孩画的画,体现出文图互补、共同叙事的丰富性。这幅画最后又跟着外婆回到小孩的家,首尾呼应。明亮的色彩与黯淡的底色相对比,传递故事隐含的寓意。光从窗外照进厨房,仿佛舞台的聚光灯照在主角身上。屋子里的各样摆设、餐碗的图案、一整页的蚯蚓,都是精心设计的场景细节。故事的高潮用全幅跨页图呈现祖孙两人一起跪在菜园里,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这是我们第一次同时清楚地看见两人的面容,也是唯一的一次。翻页后,画面就随着情节急转直下而黯淡下来了。图像的轻重缓急配合故事的情感节奏,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获得了更深刻的感受。
这本书是对家人相处时光的颂赞。每天一起吃饭 (充满敬意的仪式感)、一起走路,彼此看着对方的眼神和举动,听着对方的笑声……这样的日常小事,却是孩子稳定成长的养分和基础。小孩的黄雨衣是画面的焦点,增加了画面的温度;他也带给外婆许多温暖,不仅陪伴,还有传承。外婆知道自己不会被忘记,她所珍爱的会继续延续下去。对小孩而言,如作者在前言所说,他相信自己是外婆的荣耀。这是多么美好的记忆! 但愿孩子们将来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都能有这样的安慰与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