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医生
Dr. Dog
文 : [英] 芭贝•柯尔      图 : [英] 芭贝•柯尔      译者:王林
  • ISBN:978-7-5502-5077-2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品牌 :启发文化
  • 开本 :12
  • 包装 :精装
  • 定价 :35.80 元
前往购买:

00:0000:00
推荐理由

这本图画书不仅带给孩子们欢乐,还有助于其养成好习惯。吃大拇指,吃多了肚子胀,头发长虱子,下雨天外出不穿雨衣……这些行为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些大人却似极了故事里的甘爸爸和甘妈妈,总是摆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有时候大人要是强行干预,还容易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大狗医生》的切入点很巧妙—以孩子的视角看病症,也让孩子在这些病症中看到自己。

内容介绍

感觉头晕?不舒服?你需要大狗医生的专业照料!

大狗医生既是甘家的宠物,也是甘家的私人医生。他总是能对甘家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根据每个人的发病原因进行治疗。

所以,不论是扁桃体发炎、头皮发痒,还是羞于启齿的肚子痛,来听一听狗医生常识性的忠告吧。他可是谁家都不能没有的家庭医生哦!

精彩书评

“故事令人着迷,以诙谐逗趣的方式讲述,寓教于乐……贴近生活,适合反复阅读。”

——英国《观察家报》

“用好玩的、看似粗野的方式给出了一些生活忠告。

——英国《卫报》

内页展示
芭贝•柯尔

芭贝•柯尔,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1949 年出生,自小就显露绘画天分,七岁时创作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虽然大学期间曾因太有个性被赶出校门两次,她还是以优异成绩于1973 年从著名的坎特伯雷艺术学院毕业。之后,她进入著名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参与了《粉嘟嘟布偶猫》《妈咪陪我看》等经典儿童电视剧的制作。1976 年,她正式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至今已有七十多部作品面世,获得了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提名奖、英国库特·麦奇勒大奖及美国《父母》杂志选书在内的多项大奖和荣誉。


  • 编辑推荐 《在笑声中看到自己》
    作者:四月 童书编辑

    第一眼看到《大狗医生》时,并没有马上想到这是芭贝·柯尔的作品,或许是《顽皮公主不出嫁》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先入为主地习惯于接受故事性很强的叙事结构。《大狗医生》前半部分的节奏平缓,在一个人物、一个病症的转换中推进着情节,以至于初读《大狗医生》时的印象是:这是一本科普图画书吧。直到爷爷出场、制造出一个全场最大的笑点,才忽然回过神来——这溜圆的大眼睛、卷曲的头发、鲜亮的色彩、到处是笑点的画面——与《顽皮公主不出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没错,这是属于芭贝·柯尔风格的图画书。说起来,《大狗医生》与《顽皮公主不出嫁》均创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除了保有芭贝·柯尔特有的“颠覆传统”风格,《大狗医生》也有着独特的阅读趣味——故事与孩子成长中的日常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孩子也能照顾大人

    先说说“颠覆传统”吧。《大狗医生》的主角是一只大狗,他悉心照料着甘家老小的健康。就连到巴西开会也不得休息——甘家十几口都病了,需要他赶快回来。现实生活中,狗是需要人来照料的,而在芭贝·柯尔的故事里,狗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照料者。这一角色设置能巧妙地得到孩子的认同——大狗医生需要“仰视”甘家,这与孩子看大人的视角相似。同样,生活中,孩子也是被照料的一方。大狗医生的出现,犹如孩子的代言人,满足了他们内心也希望“照顾大人”的需求。想想小时候,我们玩着过家家不亦乐乎,一会儿演爸爸妈妈,一会儿演老师、医生。孩子这种对成人能力的向往在故事中得到了满足,身心感到愉悦。


    •在哈哈大笑中养成好习惯

    这本图画书不仅带给孩子们欢乐,还有助于其养成好习惯。吃大拇指,吃多了肚子胀,头发长虱子,下雨天外出不穿雨衣……这些行为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些大人却似极了故事里的甘爸爸和甘妈妈,总是摆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有时候大人要是强行干预,还会容易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大狗医生》的切入点很巧妙——以孩子的视角看病症,也让孩子在这些病症中看到自己。芭贝·柯尔不愧是讲故事的高手,以幽默搞笑的方式让孩子们注意到多见于日常生活中的病症,比如咳嗽、感冒、头晕、肚子疼。而那些曾一度让我误会是科普图画书的人体结构图,更是直观明了地让孩子看到那些病症现象背后的成因。二十年过去了,《大狗医生》读来毫无违和感,既是因为芭贝·柯尔有着高超的叙事技巧,也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孩子乐于在笑声中学会照顾好自己。


    从芭贝·柯尔的作品里,能强烈地感受到她心里有孩子。无论大狗医生,还是甘家老小,都是从孩子的视角观察外界。有位喜爱芭贝·柯尔图画书的妈妈告诉我,她和儿子在读《大狗医生》时很欢乐,尽管笑点完全不同。或许是习惯“无厘头式”的搞笑方式,这位妈妈对甘爷爷放屁掀开屋顶的情节印象最深,而小男生对此却很“理性”——认为屋顶是水泥粘好的,放屁是不会掀开屋顶的。不过,成年人很容易理解的“虱子”却成了这位小男生心中的笑点——因为虱子与狮子同音。或许他一直在琢磨为什么动物园里的狮子变到了头发上吧。还好,这个“狮子”的故事让小男生不再抗拒洗头发了。


    故事中最后一个生病的正是大狗医生,他太操劳了,只好躲到小岛上休息休息。没想到,甘家老小还是找来了。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甘家老小会养成好习惯吗?或许封面封底两幅图已经告诉了我们—瞧,封面上那安然入睡的甘宝宝右手上抱着什么?难道他还在吃大拇指吗?再看封底上的甘爷爷,眼睛瞄着你,却提着裤子直奔厕所,难道他的肚子又胀气了吗……


    收起
  • 图文赏析 《图文合奏,童心满满》
    作者:刘畅 儿童文学工作者

    还记得那个瘦瘦小小、整天留在家里洗洗涮涮的灰王子吗?还有那个浑身都是臭毛病的小魔怪露喳喳?没错,这些故事的创作者就是享有“幽默女王”之称的英国图画书作家芭贝·柯尔。


    熟悉芭贝·柯尔作品的读者都知道,她的创作一向不走寻常路,涉猎的题材非常广泛,有呈现家庭亲情的,如“我的……真麻烦”系列;关于性别教育的,如“顽皮公主”系列;探讨生命意义的,如《这就是为什么!》《精彩过一生》;还有对经典童话的二次创作,如《灰王子》……虽然许多故事的构思天马行空,却都取材于生活,来自她对周遭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


    就拿《大狗医生》来说,一般给孩子讲述生活习惯的故事,一不留神很容易陷入呆板无趣的说教模式。“你应该这样,不该那样”“这样做是正确的,那样做是不对的”,等等。而芭贝·柯尔作为故事高手,自然棋高一招。故事一开始就交代了事情的严重性:大狗医生不在家的时候,甘家的老老少少都生病了。虽然病况五花八门,起因却如出一辙,都是由不好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在这里,作者采用了文图并列叙事的方式,比如文中描述甘哥哥咳得很厉害,大狗医生劝他说:“抽烟对身体不好。”再瞧瞧地上,到处都是甘哥哥抽剩的烟头。甘弟弟头发里有虱子,狗医生又说:“以后不要和别人交换梳子和刷子啦!”转向画面,甘弟弟回想起他和小伙伴拿着发梳打闹的情景,一脸闷闷不乐的样子。文字和图画一唱一和,共同叙事,结合得贴切又紧密,孩子很容易就能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及呈现的主题。这也是芭贝·柯尔一直秉持的创作理念。她说,当创作灵感浮现的时候,文字和图像就如一部影片般同时穿过她的脑海,没有先来后到之分。她认为文字和图像互为表里,同等重要。除此之外,她还认为,图像学习先于文字学习。所以对孩子来说,图画书是非常重要的媒介,有助于他们(尤其是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


    作为一名图画书创作者,芭贝·柯尔不仅擅长用图画讲故事,而且喜欢在作品里融入许多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漫画元素。首先是象声词的使用,让故事富有声效。比如甘爷爷忍不住放了一个很响的屁。来看看,这个屁的威力到底有多大?作者用一个巨大惊人的象声词“砰!”,加上刺激醒目的爆炸形状的对话框,将故事推向了最高潮——甘爷爷的屁竟然把屋顶都掀掉了。整个画面动感和幽默感十足,给读者带来听觉和视觉上的极大刺激。除此之外,她还运用漫画分镜的表现方式,把有关联性的一连串事件,转换成连续性的表演画面。比如大狗医生在解释甘宝宝肚子痛的原因时,芭贝·柯尔接连用了六个分镜,将事情的前因后果直观、趣味地展现出来,也增添了画面的韵律感。


    古话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芭贝·柯尔从事图画书创作四十年来,一直深受广大孩子的喜爱,正是因为她有一颗充满童真的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