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帆船
Un bateau dans le ciel
文 : [英] 昆廷•布莱克      图 : [英] 昆廷•布莱克      译者:梅思繁
  • ISBN:978-7-5502-0347-1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品牌 :启发文化
  • 开本 :12
  • 包装 :精装
  • 定价 :34.80 元
前往购买:

00:0000:00
推荐理由

世界知名插画大师、国际安徒生大奖大奖得主昆廷•布莱克在中国大陆推出的第一本自写自绘的绘本!这本书通过世界各地1800位小朋友的眼睛,来描绘这个世界,虽然有许多伤害、不公平甚至是灾难,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孩子的期待与梦想,以及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昆廷•布莱克素以幽默和独创著称,在这本作品里,他带来的是一则感动之余,让人深思的故事。

内容介绍

《天上的帆船》是我社已出版的启发精选国际大师名作绘本系列之一。伊莎贝尔和尼古拉斯在海边发现了一艘支离破碎的木船,正当他们努力修复完成的时候,有一只名叫西多尼的翅膀受伤的鹤向他们求救,于是他们与西多尼开始展开一场特别的旅行……本书是由作者与世界各地1800位小朋友共同协力创作完成的,书的前后页还记录着他们的名字。在故事里的这趟旅程中,他们搭救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包括受到欺侮的、生病的、受到战争威胁生命的、饱受污染之苦的……这些孩子心理所担心及忧虑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在书中都有了很圆满的解决。


精彩书评

文图完美营造了一则关于忍耐与希望的故事,美丽又令人深思。

——英国《卫报》

“不容错过的一本好书!”

——英国《儿童书商》周刊

“昆廷•布莱克的独创性和幽默感,与他运用线条、色彩和动作的技巧融为一体,令他誉满全球、深受读者喜爱。”

——IBBY官方杂志《书鸟》

内页展示
昆廷•布莱克

昆廷•布莱克,1932年出生于英国,是英国当代儿童文学界最负盛名的插画家和作家,几乎获得过英国国内有关儿童读物的各项大奖,包括凯特•格林纳威大奖。1999年,昆廷•布莱克成为第一位“童话桂冠诗人”(Children’s Laureate)荣誉称号的获得者,该奖为表彰终身在童话界的伟大的插画家和作家,后来获得者有安东尼•布朗、迈克尔•罗森等。2002年,他获得国际儿童读物最高奖项安徒生插画奖。

  • 名家推荐 《我们都需要港湾》
    作者:陆梅 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

    第一时间收到启发文化寄来的原版图画书《天上的帆船》,未及打开,我的爱书同事眼睛一亮叫起来:哇!谁的绘本?画风好特别!及至我从斑斓多彩、明媚欢快的西班牙旅行归来,再细看这本图画书,恍然生出走在阳光下、地中海边,和风拂面的轻盈轻松。——尽管这个简单故事,说来也并不轻松。


    将英国“桂冠童书画家”昆廷·布莱克的画风,和西班牙多彩明朗的城市气息应和起来,纯属我的直觉体验。及至网上查阅资料,看到台湾绘本画家幾米对昆廷·布莱克另一本无字画书《小丑找新家》(台湾麦克,繁体版)的评介,不由会心一乐——没错,有时候直觉更可靠!


    他这么说:“要成为大师级的绘本插画家,必然具有一眼即可辨识的独特画风。英国绘本插画家昆廷·布莱克狂放恣意的漫画风格,即是其中一个明显范例。”


    对这独特画风,幾米的解读是:“他以一贯流畅轻盈、像风一般舞动的漫画线条勾勒,再将华美的水彩大块大块地渲染在画面上,人物表情夸张却深刻,肢体动作的表现尤其生动精准。画面的感觉非常轻松、随兴,看他的图画让人感到一种放任的快乐。”


    这正是我看《天上的帆船》时的一个强烈印象:流畅舞动的线条,像风一般飞起来;漫画般夸张的人物造型,却形神毕肖,令人印象深刻;明媚光亮的水彩色快,像是随意挥洒,却显出欢快的动感……


    这让我想起另一位插画家约翰·伯宁罕,同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中期的英国,比昆廷·布莱克小四岁。两位插画家刚好都爱用线条勾勒一个充满丰富色彩的世界。不妨做一个有趣比较:同样爱用线条勾勒和夸张笔法,伯宁罕的线条多以点状、网状呈现,彩色画面有种朴拙、斑驳的静美;布莱克的线条则流动着一股速度,配合大块大块水彩的渲染,更流畅,也更富动感。


    不知两位插画家就绘本创作是否有过交集?在他们踏上绘画道路的上世纪50年代,二战后的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工业革命发展迅猛,伴之而起的绘画艺术也当潮流涌现吧!我姑且将两位画家的风格称之为“漫画风”或“线条主义”。期待对此有更多研究的专业人士给出精准阐释。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两个小孩在沙滩上散步,看到一艘废弃的木船。两人一阵捣鼓将木船修好,旧船帆被海风吹得鼓涨——这是一艘会飞的帆船——故事沿着这个美妙假设开始了。他们先是碰到一只肩膀被子弹打伤的鹤,无法像往常那样飞行,理所当然,两个孩子将手伸向了鹤。他们一路飞行,一路搭救遭遇困境的孩子、大人、更多的鹤。每一次搭救,木船里的幸运者都会一致地伸出手来,绝不会袖手旁观,或是担心木船超重,生出分歧。


    他们救助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被一群野蛮孩子追打的孤单女孩、瘦小孱弱的童工、受不了城市污染被烟雾熏得喘不过气来的男孩、身陷炮弹与硝烟的抱着婴孩的女人……随着被救助人数的增加,你肯定会生出和孩子们一样的想法:木船再大一点就好了!


    昆廷·布莱克就是这样继续讲述他的故事的:被子弹射中了的木船,摇摇欲坠之际靠了岸。他们很巧地碰到了艾卢伊斯(就是被大群孩子追打的女孩)的外婆。这个看上去有点像海盗巫婆的老外婆,体形彪悍,手里握着一把杀鱼刀,吓坏了一帮孩子。但是当你知晓了故事的结局后,再回看那个跨页,面对杀气重重的老巫婆,木船里的空气都凝滞了,然而那个和外婆一样肤色的艾卢伊斯,却扬着头,咧嘴开心地笑。


    一切都有惊无险。艾卢伊斯的外婆是个好外婆!她给艾卢伊斯一个大大的拥抱,她给大家做饭吃,还在鲜美的鱼汤里加了一条“会飞的鱼”,好让西多尼(那只受伤的鹤)的肩膀早日康复。她还帮孩子们缝制了一张世界上最大的船帆——这个愿望终究达成了,孩子们真的拥有了一艘更大更宽敞的会飞的船!


    书的最后,用几段文字介绍了这个故事诞生的由来。倘若没有这一页交代,这个故事所传达的象征意义同样显而易见。昆廷·布莱克笔下的孩子们的期待与梦想,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呢?然而不无感慨的是:很多的梦想,孩子们总能够达成一致,不论肤色国籍,而在成人世界,却总是困难重重。


    所以我很看重这个故事里的老外婆。好比孩子们将木船变成了温暖的港湾,这个身形庞大的老外婆,何尝不是孩子们温暖的港湾呢?因为有了她,我们才不至于失去对这个世界的热望——当然别忘了还有创造这个老外婆的昆廷·布莱克!


    收起
  • 图画赏析 《线条的魔术》
    作者:杨思帆 插画家、图书艺术指导、儿童阅读推广人

    有欧洲专业童书管理员表示:“从未见过不喜欢昆廷·布莱克作品的孩子”。的确,对孩子而言,走进昆廷·布莱克潇洒随兴的图画书世界,是观看一场线条的魔术,是加入一场欢乐的游戏,是展开一段奇妙的旅程,是无比过瘾的阅读享受。


    昆廷·布莱克有一颗懂得孩子的心,他能够在一年之久的时间里,耐心倾听来自世界各大城市的1800个孩子的梦想,并把他们的来信中描述的各种奇想用画笔记录下来,化为一个神奇的故事,这一尝试性的创作本身,就已经让他超越了插图画家的高度,真正进入了一个图画书大师的境界。

     

    即使在一堆卡通漫画风格的插图中,人们也能一眼就认出昆廷的画作。最典型的特征便是“昆廷式”的漫画线条,像舞蹈般轻盈飞扬,如魔术般千变万化,带给人活力与惊喜。这是昆廷·布莱克的独创标志,是这位大师自然天成的艺术特色。他自言:“它们更像一种书法,很像我写字的方式”。


    我们不妨把“昆廷式”的线条看作是儿童游戏精神的外化。从“规矩周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根根雀跃的线条如同一个个跳脱撒欢的孩子,勾勒出一个又一个鲜明的角色形象——矿场上的监工怒目圆睁,瞪着每一个人,凶神恶煞显露无余;屋顶上聚会的绅士小姐们,虽然衣着高雅,神态却滑稽可笑,最左边那个胖子竟然一嘴塞了三根烟,让人捧腹之余又深感讽刺。后来绿皮肤的外婆登场,她一手拿着长刀,一手抓着龇牙咧嘴的鱼,样子着实有些可怕,然而,翻页过来,才知道人不可貌相。读者可以自己到书中看看,昆廷是如何通过画面安排,来表现这位外婆在前后页给人的截然不同的印象。


    这些乍一看似乎漫不经心的线条,仿佛画家急着要去参加一个舞会,临走时匆匆而就的涂鸦。然而在艺术的世界,创作中的随意放肆往往比中规中矩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讲究。如果这些线条只是盲目乱扭,那就仅仅是形式上的扭捏造作了。难就难在,既要画得狂放不羁,又要自然协调。而“昆廷式”线条的特质,正是可贵在这些潦草的笔迹,总能与其笔下人物的表情姿态浑然一体,从而创造出夸张深刻的表情,生动传神的姿态动作,和呼之欲出的角色形象。或许,这正是“游戏精神”的实质——它不代表随意妄为,而是在游戏规则中极尽变化与创造之能事。因此,昆廷在创作时一点也不敢马虎,据他自己说,有时候甚至要重画好几遍,废掉几张画稿,才有这些恰到好处的用笔。本书中,沙滩漫步时的轻松,展开营救时的紧张,战火纷飞中的凄惨,亲人重逢时的快乐……歪七扭八的线条,在昆廷精心营造的不同氛围中,竟有了百般滋味。


    线条已经出神入化,色彩自然要锦上添花。昆廷用大片大片的水彩,轻松自在地涂抹渲染。什么地方用干笔,什么地方用湿笔,什么地方漏出纸张的白色,什么地方与墨线交叠,全在掌握之中,细节一个不漏。孱弱不支的小矿工,睁着惶恐的眼睛,眼白被涂上了浅灰色,似乎暗示了他的不幸遭遇;被烟熏得喘不过气来的小男孩,脸上的墨线被半透明的粉红交叠,目光显得迷蒙,让人感受到了他的窒息;还有天昏地暗的矿场,排烟放毒的都市,硝烟弥漫的战场,全部染成灰冷的色调,令人沉郁、思索;与之对比的则是,惬意的沙滩、孩子们的飞船、外婆的小岛、彩色的大风帆,以及最后粉红的霞光都被赋予了鲜活的色彩。


    昆廷运用非凡的能力,把沉郁、快乐、希望等丰富的情感,统统以轻松幽默的绘画注入到笔下的角色中,充分把握住了故事的核心内涵——从沉重现实中起飞的帆船,满载了1800个孩子对快乐、自由、美好世界的希望。而由于1800个孩子的直接参与,这部作品和他为人熟知的插图作品(如罗尔德·达尔童话中那些相得益彰的精彩插图)相比起来,又多出一份孩子气的稚拙和天马行空。这样的作品,无疑更加令人惊喜与振奋。


    正是由于昆廷的这种创新精神和独到风格,以及他将非凡的气势与抒情的内涵相融合的画技,他获得了2002年的国际安徒生插画奖。IBBY的官方杂志《书鸟》曾这样评价昆廷·布莱克:"他的独创性和幽默感,与他运用线条、色彩和动作的技巧融为一炉,令他誉满全球、深受读者喜爱。"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