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漱漱口
Ugailion
文 : [日] 祢寝正一      图 : [日] 长谷川义史      译者:米雅
  • ISBN:978-7-5545-0699-8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品牌 :启发文化
  • 开本 :16
  • 包装 :精装
  • 定价 :45.80 元
前往购买:

00:0000:00
推荐理由

或许有些小读者会欣喜地发现,动物园里最威严的狮子,除了有“狮子”的样子,有时候更有着他们自己的影子。关于他们的内心,关于他们的情绪,描摹精准而有趣。这本特别的书,献给孩子,也献给大人。

这本简洁却充满趣味的故事,在知名绘本作家长谷川义史的画笔下,仿佛舞台上正在上演的一场儿童戏剧,不过,表演结束,回味无穷。

内容介绍

狮子作为万兽之王,在动物园中自然会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威严,可是,有时候他又羡慕别的动物讨人喜欢的模样,于是干脆故意滑一跤,把游客们逗得哈哈大笑,又不想被人笑腰腿无力,所以开始大吼:“嘎吼——嘎吼——”吼到喉咙都干了,但是,得等到人群散去再漱漱口才能保存颜面啊。

这头矛盾的狮子,透过长谷川义史近似儿童画的手法作画,配合恰到好处,不禁让人感慨,其实狮子的行径也能在人身上找到呼应。

精彩书评

《狮子漱漱口》表面像是一出嬉笑打闹的动物戏剧,细品之下却是耐人寻味的社会寓言。这只矛盾的狮子好有爱:虽然时时提醒自己保持狮子的威严,但始终掩饰不住孩子气。前一秒钟还在威风亮相,突然之间就来个仰天摔倒,刚刚还在狮吼连连,一下子又口渴难耐,四顾无人之时,喝水漱口又如此搞怪。

——庄维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内页展示
祢寝正一

祢寝正一,出生于日本东京,小说家、诗人,也创作儿童图书。代表作品有小说《高原寺纯情商店街》、诗集《Hu》等,童书方面也收获很多,代表作《百元球》获北海道剑渊绘本之乡大奖、《迷路的小鸟》获滨田广介童话赏等等。


长谷川义史

长谷川义史,日本当红人气绘本作家。1961 年生于大阪府,曾是平面设计师,后改行画插画,2001 年以《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小试牛刀,走上绘本创作之路。曾获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等各项大奖。代表作品还有《山田家的气象报告》《我可不怕打针!》《我的郊游》《发火》《菠菜在哭》《妈妈的肚脐》等。


  • 图文赏析 《化繁为简的社会寓言》
    作者:庄维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动物园是孩子的乐园,狮子作为其中当之无愧的大明星,理应受到大家的关注。看看这只,前一秒钟还睡得憨态可掬,恋恋不舍地伸个懒腰,转瞬间再亮相时已经威风凛凛。看到游客们敬而远之的表情,狮子暗想何不来个滑稽的表演逗大家乐一下?仰天滑倒摔个四脚朝天,表演太投入,狮子这下可摔得不轻。背过身去,狮子暗暗琢磨怎么才能挽回自己的尊严。突然一转脸,鬃毛炸开,张大嘴露出尖利的牙齿,展开一波又一波的狮吼功,游客们被吓得连连后退。声嘶力竭太久,喉咙好干啊,可威严的狮子怎么能当众喝水漱口呢?还是等待游客散去再说吧。狮子躲在墙角焦急地等待着,小心翼翼地再三确认游客们都走光了,才放心大胆摆出充分享受的姿态,把水喝得咕噜噜起泡泡。


    这只矛盾的狮子好有爱:虽然时时提醒自己保持狮子的威严,但始终掩饰不住孩子气。前一秒钟还在威风亮相,突然之间就来个仰天摔倒,刚刚还在狮吼连连,一下子又口渴难耐,四顾无人之时,喝水漱口又如此搞怪。


    或许有些小读者会欣喜地发现,动物园里最威严的狮子,除了有“狮子”的样子,有时候更有着他们自己的影子。


    而我们大人也许能从故事中品出更多的五味杂陈,思考自我与社会角色、观看与被看、强者与弱者的关系等等。睡觉的狮子暗示每个人完全放松的自我,而想要展现狮子的气魄则象征成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很容易从狮子身上找到自我忙碌的身影:早上迷迷糊糊醒来开始一天的社会生活,每个人都希望扮演社会中的强者。虽然偶尔会不经意流露出脆弱的一面,但大多数已经习惯于观看和崇拜强者的“观众们”只会对真诚的袒露报以嘲笑。来自环境的压力迫使“表演者”更加竭尽全力地追求强者的姿态,直至筋疲力尽。而类似于“想要漱漱口”这类出乎自我本能的渺小愿望,只能等到四顾无人、夜深人静之时才能稍稍得到满足。


    象征性的时空表现是本书画面叙事的特色。包括封面在内的十四个画面,绝大部分由狮子单独“出演”。独幅画面从右至左用简洁的黑色线条代表铁笼,画面空间同时被明确划分为狮笼内外两部分。虽然文字并没有点明故事发生在从早到晚一天之内,然而绘者巧妙地用画面细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故事开始,狮子从睡梦中醒来暗示清晨,大片蓝色阴影象征天色已晚,此时,故事戛然而止。


    虽然画面并不复杂,甚至略显简洁,但绘者采取的视角尤其耐人寻味。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画面选取游客观看狮子的角度,也有两处聚焦狮子向外看,画面生动展现了游客的表情。围观者的态度引发狮子的不同反应:看到笼外观众害怕的表情时,狮子想要故意滑倒搞笑一下;狮子跌倒又飞快地站了起来,因为看到了游客的嘲笑。在貌似不经意的多重视角转换中,体现出狮子既是表演者也是观看者,而游客在观看的同时也处于被观看的境地,观看与被看中体现出隐形的社会关系。


    如果从社会象征的角度阐释这种“观看”,游客的观看与社会环境对个体形成的压力相似:每个人身处社会难免“被围观”。大多数时候来自社会的要求压制了自我的本能需求,成为引发个体下一步行为的根本原因。游客看狮子的同时狮子也在看游客,双方互相依据对方的言行态度调整自我的反应。


    《狮子漱漱口》表面像是一出嬉笑打闹的动物戏剧,细品之下却是耐人寻味的社会寓言。日本小说家、诗人、童书作家祢寝正一与设计师、绘本作家长谷川义史的文图合作,内在的多重象征与强烈情感隐而不露,单纯而具有强烈表现力的图文相互应和,构筑了丰富的时空层次与强烈的情感表达。只有同时对生活与创作的理解达到炉火纯青程度的作者,才有悟性与能力化繁为简,于淳朴幽默中得出生活的真味。


    看到故事的最后一页,如婴儿般仰天躺倒自在漱口的狮子,在大笑之余,读者们是否会回忆起被自己久藏在心、几近淡忘的“漱漱口”愿望呢?


    收起
  • 作者的话 《自己的特色》
    作者:祢寝正一

    像狮子这么勇猛的动物,既然身为万兽之王,在动物园中就得时时刻刻把持住自己的威严。想要展现狮吼功的威力,可不是随便吼吼了事的。狮鬃随风扬起时的脸部表情、叫吼时下巴该有的角度,还有吼声的音调等等,所有的环节都得好好计算一番。


    不过,当了这么多年的万兽之王,狮子也开始厌倦自己这种不时地卖弄威风的处境了。有时候他也会羡慕熊猫那般“讨人喜欢”的模样,所以,他干脆故意滑一跤,把游客们逗得捧腹大笑。


    话说回来,终于有机会展现身手逗别人开心了,长年形成的万兽之王情结却又让他开始反省:“这样搞笑像话吗?”我觉得这也是此书里的狮子最可爱的地方。 


    收起
  • 阅读分享 《一个寓言,三个故事》
    作者:胡意慧 学前教育工作者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不错,所有的书都很特别,但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本觉得“无话可说”的绘本。初读这个故事,我觉得平淡而莫可名状——看,我只是一个常想模仿“低幼”的眼光来看待作品而总不得要领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以及对我的孩子能理解这本书到什么程度而斤斤计较的普通妈妈。


    看到寄来的绘本,画面精彩,可我还是纠结于故事。嘿,声称那么爱绘本的人,为什么不喜欢这本呢?因为它不有趣,没什么情节,也没有那种出乎意料的起伏。孩子不会喜欢的——我任性地想。也许,它塑造了一个低幼绘本中并不常见的讨人厌的主角,让人不舒服——我又理性地分析。最终,我搁置了它,盘算着怎样向编辑拒绝这篇约稿。


    这就是我发脾气的孩子


    那天晚上,我接到好友小熊的电话。小熊是童书译者和编辑,我曾请她将这个故事给她四岁的儿子试读。她说:“我觉得这头狮子就是我发脾气的孩子。”


    两个星期前,小熊带着儿子去参加同学聚会。因为人多,临时决定大人、孩子分开坐。可能因为陌生人太多,她的儿子始终不肯离开妈妈。于是一个阿姨就说:“你坐到那边去。”孩子竟突然发起脾气来。阿姨也许想逗逗他,继续不停地说:“你再这样我就——”没想到,此时孩子伸手要打她。小熊说,儿子平时从来都没有任何攻击性行为,别说对一个不熟悉的大人了。大家于是纷纷评论和数落着“这么大了还要黏着妈妈”“这样惯着孩子可不行”……小熊一句话也没有说,依旧温柔地站在儿子这边。


    她跟我说:“照理来说,我很没面子,我应该生气。可在那样的情境下,我站到他的对立面一起攻击他,对他只会是更大的刺激。我理解我的孩子,他一直是慢热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他需要适应的时间。你看这头狮子,你只要不盯着他,让他漱漱口、换个心情,就好了。孩子有时候也只是需要一个台阶下。”她接着说,“你看到画面上粗粗的笼子了吗?我觉得那代表距离和不理解。”


    是啊,观众是喜爱狮子的,可他们对狮子复杂纠结的内心并不关心。听了小熊的故事,我突然看到他们脸上扬起一种漫不经心,一种我熟悉的大人对孩子的那种理所当然的轻慢——或许我们不会说“这么小的孩子,能有什么想法,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样粗暴的话,但我们真的一直在意孩子那微小的想法和情绪的微妙波动吗?


    我决定再好好看一看这本书。


    其实狮子也不一定非要是那个样子


    我常会问孩子喜欢绘本的哪一页,借此推敲他们对书的理解。这次我问自己,最喜欢书里狮子的哪些样子。我喜欢封面和扉页上狮子睡觉的样子,威严存留着,更多的是放松惬意;也喜欢最后他漱口的样子,蜷着身子、眯着眼睛,全身的颜色都变柔和了;最喜欢看倒数第二页他退回笼子的一幕——整本书中狮子唯一一次睁开眼睛,那眼神,竟带着些偷偷摸摸和小小惶恐,仿佛调皮的男孩儿做了什么错事。相比那些威风无比的样子,我更喜欢这些瞬间。


    在寻找这些画面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那些与游客互动的画面中,“威风”的狮子始终没有睁开过眼睛。他闭着眼睛“咻——咚”一跤,闭着眼睛大吼(吼得最厉害的那个画面连眼睛都没有出现),或者索性转过身去以背影相对。不知是否是画家有意,我觉得闭上了眼睛的狮子就好像对观众关闭了心灵,隐藏了真正的自己,而在拼命表演和维护着狮子应有的样子。


    哦,他可以是一只亲切的、调皮的、有幽默感的狮子,或许还有些好面子、脾气暴躁,可谁说狮子不能和那些可爱的词搭上边呢。我们都觉得猫咪应该是“这个样子”、狮子应该是“那个样子”、家长应该是“这个样子”、孩子应该是“那个样子”……和狮子一样,我们都累坏了。


    一位老师看了这本书后跟我说:“如果和孩子们分享这本书,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面子有什么重要呢?重要的是你快快乐乐地做你自己,身边有朋友。”虽然带着教育的目的,可我明白那是经历过世事的大人忍不住对孩子急急相告的关切。

    那么孩子呢?他们能理解吗?


    被“嫌弃”的狮子


    我跟一些五岁以及更大的孩子分享这本书,他们不是听完就走,就是默不作声。在我的追问下,以一种“嫌弃”的表情说“我不喜欢狮子”“我讨厌他大吼大叫的样子”。尽管大人们看了这本书会说“这就是一个孩子啊”,孩子却坚决地回答“我可从来不会这样”。


    我在沮丧之中,一旁的老师却说:“真有意思,平时我从来不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没想到孩子还能理解这么深奥的东西。”对哦,五岁的孩子煞有介事地向我们解释一种矛盾微妙的心理:“狮子就是又想人家笑,人家笑了又觉得不舒服”,他们说“面子就是看,就是人家看你”“面子就是帅”。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还会进一步评论说:“面子有时候挺重要的,比如在家里穿睡衣,出去就要穿好看的裙子。但是命更重要,比如你牙疼,你不说,会越来越疼……漱漱口又没关系,嗓子坏了不能吼,岂不是更丢人。”有时候打开一本书就像打开一扇门,孩子对人心、对社会、对世界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就走出来,被我们惊讶地发现。


    这些年我常常做的事情就是跟孩子分享绘本,记录他们鼓掌大笑、好奇、难过的画面。我知道什么能一下抓住孩子的眼睛,那些幽默和创意就好像色泽饱满、一咬满口甜的苹果,让讲故事的人信心满满。可我好像真的没有深究过他们的不喜欢。一眼望去平淡、严肃、深沉的故事,就没有意义了吗?望而生厌的主人公就没有积极的价值吗?


    孩子真的能理解不喜欢的角色吗?我们会不会一不小心就成为自己不喜欢的人?坚称自己不会做那样的傻事,要记得这份本真才好……好想坐下来跟孩子们好好聊聊这些。哦不,对他们来说,青涩的故事,要在生活里才能嚼出清香。特别的寓言,要填充自己的想象和经历才显得丰盈而有意义。所以现在看到这本书,只是相遇的开始。


    我起初一直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有怎样的起因和用意,那个最原始的“故事”至今不得而知。但我还是把和这本书相关的以上种种写下来,分享给更多看到这本书、或许也对这本书怀着疑惑的人。因为,我看到了更重要的“故事”,那就是书与人的相遇。所有的书,只有在真正与人相遇之后才会呈现出纷繁的意义。所有的人,只有在生活中真正与书相遇,才会看到书中闪烁的亮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