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的蝴蝶
旅する蝶
文 : [日] 新宫 晋      图 : [日] 新宫 晋      译者:朱自强
  • ISBN:978-7-5545-2832-7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品牌 :启发文化
  • 开本 :8
  • 包装 :精装
  • 定价 :36.80 元
前往购买:

00:0000:00
推荐理由

★国际著名的雕塑家新宫晋的心灵之作,以自然为主题的创作绘本!

★《草莓》姊妹篇,用诗一般的画笔,记录大自然的迁徙奇迹!

为准备迁徙而吸足了甜美的蜜汁的蝴蝶振翅飞上了蓝天……它们飞过无边无际的湖泊,穿过瀑布的飞沫,飞过大都市,到访过许多个村庄,横跨河流和草原……这是一首飞翔的诗!一场史诗般的壮阔迁徙!

内容介绍

十年前,新宫晋初访墨西哥时,在山里偶然遇上了大群的帝王蝶,从此就被这不断进行轮回的小小生命的神秘性所深深吸引。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关爱,他用独特的图文组合方式,让孩子化身成为蝴蝶,带领孩子从各种角度体验这段跨越4000公里,耗时两个月奇迹般的迁徙。

新宫晋的绘本有一种安定的力量,让读者平静安和,召唤着我们洞察自然的启示,拾回赤子的敬畏之心。


精彩书评

如果说《草莓》是一种风景,《迁徙的蝴蝶》则是一场行动,它们一静一动。如果说《草莓》是一首亦实亦虚,虚实融合的象征诗,《迁徙的蝴蝶》则是一篇写实的史诗,是融合了人文情怀和科学知识的绘本的一种典范!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博导)

在这本《迁徙的蝴蝶》里,新宫晋描绘了帝王蝶从加拿大北部到墨西哥的迁徙过程。他仿佛在告诉孩子,微小当中也可能隐藏着伟大,就像他们年纪虽小,心却可以非常宽广,他们凝视外面世界的惊叹眼光,也可以用来观看自己内心的奇妙。至于成人读者,这本图画书更召唤着我们洞察自然的启示,好拾回赤子的敬畏之心。

——宋珮(艺术工作者)

内页展示
新宫 晋

新宫晋,1937年出生于日本大阪,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先在东京艺术大学主修绘画,然后到罗马进修油画。1965年,渐渐转向三维空间的雕塑创作,成为活跃国际的动态雕刻家,在全世界公共空间所设置的雕塑,已经超过二百件。有着赤子之心的新宫晋,更把创作雕塑工作的灵感,带入平面图画书的创作中,作品有《鲸鲨》《草莓》《小池塘》等。


  • 名家推荐 《一首飞翔的诗》
    作者:朱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博导

    新宫晋是日本的雕刻家,因创作了一系列依靠大自然的水和风来推动的活雕塑而闻名于世界。新宫晋以自然为主题的创作也延伸到绘本创作中来,《草莓》《蜘蛛》以及这本《迁徙的蝴蝶》就是这样的作品。


    我在为《草莓》写导读时曾说,“《草莓》是‘超越现实的独特的主情作品’,《草莓》是心灵之作,《草莓》是一片无限辽远的风景,《草莓》是一首诗”。对《迁徙的蝴蝶》,我想说,这也是心灵之作,也是一首诗。作为表现大自然的诗性作品,《迁徙的蝴蝶》与《草莓》堪称姊妹篇。


    这两本绘本有着一样的美术设计。它们开本相同,开头第一个跨页,用的都是灰色,都没有画面,而只设计了一行字。绘本的页数不多,但要求意味隽永,因此,每一页都很珍贵。只写一行字,什么都不画,如果这不是浪费,作者的用意何在?我想到了“要想白,用墨抹;要想长,用刀削;要想囫囵得打破”这几句谚语,它们分别说的是拓片、削铅笔和制瓦,可以用来说明艺术的辩证法。《迁徙的蝴蝶》开头跨页的这个设计,体现的也是“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辩证法。


    作为绘本,如果整个跨页都没有画面,带来的将会是一阵静默。如果将绘本看作是艺术表现的舞台,这第一页灰色的静默,犹如一场戏剧即将徐徐拉开的大幕,给读者带来的是对“剧情”的期待和想象。


    现在,随着第一页“北国的夏日很短暂,有一天”这行文字的出现,大幕拉开了。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蝴蝶的成长:从卵中苏醒,“沙沙地吃,快快地长”,“藏在纱帐里,来,变身!”终于化蛹为蝶,蝴蝶张开了“像美丽的彩色玻璃”一样的翅膀。当蝴蝶“吸足了甜美的蜜汁”,一场史诗般的壮阔迁徙开始了!


    我在翻译这本绘本时,是将书名译成《蝴蝶的迁徙》还是《迁徙的蝴蝶》,费过一番踌躇。经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全世界大约14 0 0 0种蝴蝶中,具有迁徙习性的只有一种,就是本书中的帝王蝶,因此,落笔的书名为《迁徙的蝴蝶》。


    为准备迁徙而吸足了甜美的蜜汁的蝴蝶振翅飞上了蓝天,接下来,此前绘画所采用的人的视角,变为了蝴蝶的视角。由于这一视角的变化,读者和蝴蝶一起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场壮阔的迁徙。迁徙的蝴蝶“飞过无边无际的湖泊”,“穿过瀑布的飞沫”,“飞过大都市”,“到访过许多个村庄”,“横跨河流和草原”,终于来到了“南方的森林”。它们在这里度过冬天,在春季又开始北回。


    《迁徙的蝴蝶》与《草莓》有着艺术风格上的差异。如果说《草莓》是一种风景,《迁徙的蝴蝶》则是一场行动,它们一静一动。如果说《草莓》是一首亦实亦虚、虚实融合的象征诗,《迁徙的蝴蝶》则是一篇写实的史诗。


    《迁徙的蝴蝶》与《草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具有传达知识的功能。《迁徙的蝴蝶》由两部分组成:对迁徙的艺术表现和对迁徙习性的知识介绍。知识介绍的文字放在最后,虽然只有一页,但是非常重要。因为正是在这里,我们知道了帝王蝶的翅膀全部张开只有1 0厘米,体重只有0.5克,而它们的迁徙却是4000公里的路途。尤其让人惊叹的是,北上的帝王蝶只能活2到6个星期,因此需要用尽三代到四代生命,才能返回出发地。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知识对前面的艺术表现的“点化”,读者才对帝王蝶这看似弱小,实则伟大的生命更加肃然起敬。可以说,《迁徙的蝴蝶》是融合了人文情怀和科学知识的绘本的典范。


    收起
  • 图画赏析 《由外到内的迁徙之旅》
    作者:宋珮 艺术工作者

    儿童文学学者妮娜·米科尔森(Nina Mikkelsen)说:“我们常常忽略了童年本身的价值。我们似乎也不太重视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我们忙着训练孩子尽早变得跟我们一样,以至于我们忽略了孩子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从幼儿时期,孩子就用各种感官好奇地观察、体验周遭的世界,并且学习认识自己,透过所接触的自然及人文环境,慢慢发现、建构自己的内在世界。


    图画书作家用宏观、也用微观的方式,把世界带到孩子面前,让他们发现宇宙的浩瀚、天地万物的奇妙、鸟兽虫鱼的生态,以及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乃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等等。作家又借着故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恶、喜悦、恐惧、嫉妒、失落种种情绪,同时由衷地体会想象、游戏与创造的乐趣。当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文字叙述时,作家必须用浅显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画来表达、描绘,以满足孩子知性与感性的需求。


    新宫晋就是这样一位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与关爱的艺术家,他用独特的图文组合方式,带领孩子从各种角度体验大自然。在这本《迁徙的蝴蝶》里,他描绘了帝王蝶从加拿大北部到墨西哥的迁徙过程,但是他没有用科学方式详述这段跨越4000公里、耗时两个月的旅行,也没有解释蝴蝶脑细胞的分子机制如何感应太阳光导引前行,即使隔了几代,仍然能经由同样的路线回到同一座森林过冬。新宫晋也不像生态摄影家,用影像记录蝴蝶栖息与飞行的状态,而是让孩子化身成为蝴蝶。


    在封面的黄底上,孩子像蝴蝶一样,感受到耀眼的阳光;在环衬的绿意下,见到阳光照耀的草地;在内页的跨页大图里,体验飞行时宽阔的眼界,想象湖水、瀑布、大城市、田野河川铺展在脚下,无限广阔的天空任你翱翔。这些蝴蝶有明确的方向,并且有与生俱来的力量面对各种艰难,它们小小的身躯隐藏着极大的奥秘。年龄较大的读者则会从图画中认出帝王蝶飞行的路线,它们经过了五大湖区、尼亚加拉大瀑布、纽约市和美国南方的平原……由此对蝴蝶迁徙的地理环境产生兴趣,进一步查询资料深入了解。


    此外,新宫晋在图画里把大与小做了有趣的对比。例如,一开始他画蝴蝶的白卵像水珠一样停在叶片上,那叶脉就像阡陌,叶片也如原野,仿佛从高空鸟瞰地面。而帝王蝶羽化(羽化的过程也是奥秘)之后,他用一个大跨页让孩子看到蝴蝶身上像彩色玻璃一般美丽的色彩和花纹,借着这些对比,作家仿佛在告诉孩子,大与小并不只是表面上的比例关系,而是微小当中也可能隐藏着伟大,就像他们年纪虽小,心却可以非常宽广,他们凝视外面世界的惊奇眼光,也可以用来观看自己内心的奇妙,学习让内在的世界丰足起来,为成长做好准备。至于成人读者,这本图画书更召唤着我们洞察自然的启示,好拾回赤子的敬畏之心。


    收起
  • 阅读拓展 《蝴蝶飞得过沧海》
    作者:王氪 果壳网科普作家

    说到动物迁徙,陆地上最壮观的要数非洲,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大草原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大草原之间,每年都会上演一出令人咋舌的迁徙盛世。而海洋里,最令人惊叹的迁徙则是由数亿条貌不惊人的沙丁鱼创造出来的,每年的5月到7月南非南部海岸都会出现这一大自然的奇景。除了这两种迁徙之外,还有一种奇迹般的迁徙方式,则是由这本《迁徙的蝴蝶》的主角——帝王蝶,所缔造的。


    帝王蝶,学名大桦斑蝶,又被称为君王蝶、君主蝶、黑脉(金)斑蝶等。帝王蝶身重不到1克,全身橙色和黑色花纹相间,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除了主要的聚居地南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之外,澳洲、新西兰、加那利群岛和英国甚至美国的夏威夷等地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不过只有北美洲的帝王蝶才有迁徙习性。在整个迁徙的过程中,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帝王蝶的北迁过程不是由一代帝王蝶完成的,而是由三代到四代帝王蝶以“生命接力”的形式完成的。


    这个迁徙奇迹是由加拿大昆虫学家弗莱德·艾伯特·厄克特发现的,从1937年开始,他对帝王蝶的研究整整持续了38年。


    每年夏末,数以亿计的帝王蝶就会从它们的出生地休伦湖畔,成簇成簇地聚集在一起,开始向南飞行,长途迁徙到温暖的墨西哥冷杉林中过冬。春天来临,帝王蝶们开始折身北上,进入美国西南的各大州,性成熟并且开始交配。雄性帝王蝶在交配后很快死去,而雌性则稍晚产卵,产卵之后同样走向生命的终点。新生的第二代蝴蝶将继续飞行,从美国西南各州一直飞到美国的北部,并在这里繁殖后代,然后相继死亡,这一代帝王蝶的生命周期很短,仅有一个月。在这之后,新生的第三代帝王蝶前仆后继,继续飞行,它们将完成最后的旅程,到达加拿大南部的休伦湖畔。这一代帝王蝶的生命也很短,同样只有一个月。此时死亡的帝王蝶会堆积在树下,形成罕见而悲怆的“蝴蝶地毯”。但是,此后出生的第四代帝王蝶,却将存活8个月左右,它们会以一种史诗般的方式,飞越数千公里,历时两个多月到达墨西哥。


    帝王蝶迁徙的神奇之处在于,经历了三到四代、长达数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之后,它们居然能够奇迹般地找到自己的曾祖原先居住的那棵树。它们从来没有去过那个地方,也未曾从自己的父辈那里得到任何指示,它们的身上究竟镌刻着什么样的生命密码,让这个物种得以繁殖下去?


    实际上,帝王蝶的身体结构十分不利于长途迁徙。每次拍动翅膀,都会消耗掉比静止时多20倍的能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更像适合短途飞行的直升机,在飞行中以惊人的速度消耗自身的燃料。而从一个陌生的地方飞到目的地,还需要极为强大的感应和定向的能力。纵看帝王蝶迁徙的路线,它们要应对经常变化的风向,还有复杂多变的气候,帝王蝶究竟如何运用自己细软的身躯来协调感官,穿越漫漫的宽阔水域?


    尽管在昆虫界和科学界已经进行了不少关于帝王蝶迁徙的研究,但是有关帝王蝶依靠什么来“导航”,以及如何组织这个复杂的迁徙(繁衍)过程还是众说纷纭。其中有太阳导向说,有磁场指引说(最新一项研究),甚至还有它们的身体里存在着“化学导航仪”的说法,等等。各种猜测和假设看似都有道理,但都无法服众,什么时候才能拿出确切的证据,破译这个大自然的奇迹呢?


    这恐怕一直会是个谜。不过,我倒是觉得,还是不知道的好。想象一下自然界所有的奥秘都被人类掌握的那一天,是不是很无趣?就允许大自然保留着它的一些秘密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