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能不断让孩子发笑的低幼作品。简单而反复出现的情节是幼儿最为喜欢的。书中出现的动物从小老鼠到小猫咪,再到小狗……孩子们会期待下一个出现的小动物是什么,并且所出现的动物体型依次变大,最后再回归到小老鼠,也是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的情节设计。“啊呜”这样的拟声词也许是孩子们可以发出的最早的声音之一,这更增加了孩子们参与到故事中的兴趣,最后“转转转”契合了幼童的认知,圆是幼儿最早认识的图形。此外,无论是动物们吃惊的表情,还是转圈时的笑脸,都能紧紧吸引孩子们的视线。作为低幼读物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
只好饿好饿的小老鼠跑过来,啊呜咬了一口,却咬住了一只猫,猫一害怕咬住了一只狗!狗一害怕咬住了……反复出现的情节,小动物们吃惊的表情,张得大而圆的嘴巴,可以紧紧吸引孩子们的视线和注意力。
《小老鼠,啊呜!》绘本里的小老鼠、小猫、小狗、小猪、小牛,就是享受快乐游戏的孩子。特别是在成人脑海里,曾经是宿敌的小动物:小老鼠、小猫、小狗竟然都毫无隔阂地玩在一起、乐在一起。而且小老鼠会去咬小猫的尾巴,真是异想天开呢!这正是孩子游戏的时候才会有的超越常规的想象力。
——寇丽娟(北京交通大学幼儿园教研主任)
“我想玩,我没玩够。”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孩子说这句话呢?没错,游戏对于孩子而言就如同食物和氧气一样重要,只要孩子处于清醒状态,他就无时无刻不在游戏着,把手上的纸盒子扔出去再捡回来,这样一个在我们看来有点单调的行为,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特别是如果有小伙伴的参与,就更会让孩子感觉乐此不疲、意犹未尽。
《小老鼠,啊呜!》绘本里的小老鼠、小猫、小狗、小猪、小牛,就是享受快乐游戏的孩子。特别是在成人脑海里,曾经是宿敌的小动物:小老鼠、小猫、小狗竟然都毫无隔阂地玩在一起、乐在一起。而且小老鼠会去咬小猫的尾巴,真是异想天开呢!这正是孩子游戏的时候才会有的超越常规的想象力。
不但故事的情节是游戏,阅读故事本身也是游戏。你看看,在故事内文的第一个跨页,小老鼠就看到一条比自己的尾巴粗大许多的尾巴,在这个时候,在孩子刚刚打开书阅读的时候,就已经身临其境了,他一定会忍不住猜想:“这是谁的尾巴?”这个简单而有趣的猜想会随着情节的延续不断延伸下去,孩子就这样体会着一波又一波带着怦怦心跳的阅读乐趣,每读完一个小小的情节,就会印证一下自己的想法。于是,孩子也变成了作者,和作者一起继续构思着接下来会发生的情节。我想,无论哪个翻开《小老鼠,啊呜!》的孩子都会沉浸在这样有趣的情节中吧。
另外,我想这本书又是最能够和孩子们产生共鸣的。孩子们总希望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有一点好玩有趣的事情,而对于低龄宝宝而言,好玩有趣不是带有挑战的有险无惊,更多的是可以控制的、熟悉又陌生的小惊喜,所以一旦孩子发现小老鼠咬住了小猫的尾巴、小猫咬住了小狗的尾巴……一定会哈哈大笑。快乐就这样从他们的精神深处流淌了出来。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这本书总是小号的动物咬住了比自己大一号的动物。这是为什么呢?不得不说作者深谙幼儿心理,把儿童生活中的故事就这样描摹得惟妙惟肖。也许这也是作者童年的一些经历或者记忆,因为在成人的世界里,小号的动物是弱势的,大号的动物是强势的。俗话说大鱼吃小鱼毕竟不是给成人看的描写人类生存法则的书,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儿童视角的绘本,是让儿童发现自己的力量的书。如果你是一位爸爸或者妈妈,你会发现孩子们总会不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热情地参与各种各样的事情。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当我准备给孩子倒水时,竟然发现女儿正拿着暖水壶往洗手池里倒水呢。看到惊魂未定的我,她轻轻松松地说:“妈妈,我刚刚打开壶盖,发现一点热气都没有,我倒出来的是凉水,节约用水。”倒水对于大人而言,是一项常见的家务劳动,对孩子而言则是一个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游戏。每尝试一件事情,孩子就能发现自己的一些能力。作者就是用打破寻常思维定式的大小力量对比,契合了孩子认为自己的力量足以控制周围事物的心理。
阅读这样的书,我们还可以尝试以游戏化的方式来和孩子一起拓展阅读的快乐——孩子可以是故事中的小老鼠,家庭成员可以变成故事中的其他动物——小老鼠先咬住了小猫的尾巴,然后家庭成员就这样一个接一个传递下去,可能会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动物们轮流登场,一个小情节的结尾变成下一个小情节的开头……游戏热热闹闹地循环着玩下去,总有新的动物登场,咬住尾巴的高潮不断上演。故事读到最后,意犹未尽的情绪洋溢在胸间。最后,开放式的结局带给孩子无限发挥想象的空间。在故事里每一种动物的尾巴都在不经意间有一个小小的特写,孩子的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落在尾巴上:“嘿,这回又是谁的尾巴呢?”读完故事,孩子也会对尾巴念念不忘,还有什么样的尾巴?这个尾巴看起来什么样,什么颜色,长的短的,软的硬的,光滑的带毛的?……说不定我们又和孩子开始了一场新的发现不同动物尾巴的游戏。也许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画纸上画这些可爱的尾巴,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这些造型各异、质感不同的尾巴。也许孩子兴致大开,制作出一本属于自己的全新的《小老鼠,啊呜!》呢;或者下一次,小动物相遇咬到的并不是尾巴,而是发生了别的事情,“咬”了别的地方,小动物用别的方式进行了身体接触。用身体接触的方式进行游戏是低龄孩子的最爱,也是他们相互交往的重要渠道;还可能,他们在自己和小伙伴的交流接触中有了新的发现,又为游戏增加了新的情节……《小老鼠,啊呜!》一定会在孩子们的演绎、体验中诞生新的版本。
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生活中的小发现和小乐趣,只为让孩子们读着开心,让孩子们在故事里发现自己的影子。
《小老鼠,啊呜!》真是一本让孩子们快乐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