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发现自己的 “飞翔之心”,开启和坚持探索之旅,成全心中最珍惜的梦想。
这本书以两条线索并进的方式来讲述了莱特兄弟驾驶着“飞行者一号”实现人类梦想的过程。故事的一条线索是几个小朋友以不同的方式幻想着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上蓝天的人,另一条线索是莱特兄弟不断试验飞上蓝天的历程,交叉行进,有趣生动。在全书的结尾,作者还回顾了飞行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小读者能学到很多知识。
《飞行者:莱特兄弟》驾驭了孩子的想象力,任其翱翔。
——美国《出版人周刊》
苏珊•佩罗在《故事知道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改变》一书中提及:非洲南部的布希曼人把故事比作风,他们相信故事来自远方。倘若给故事下此定义,这本图画书的前环衬便可以这样理解——天边飘过远方的云,故事的微风轻轻吹起。流云舒缓,海浪涌动,沙滩上散落着脚印和风筝,扉页后面的故事究竟藏着多少惊奇、梦想和欢笑?
一百多年来,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为人类插上翅膀的故事频现于众人笔底,这一次,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那个飞向蓝天的梦能不能再让我们心潮激荡?
故事知道怎么办!将故事比作风,就是将想象世界与日常世界联系起来。 “强风从海上吹来,我们爬上沙丘,敞开大衣,俯冲而下,想要飞——我们差点儿就飞起来了!” 果然,故事的主角不是传奇中的风云人物,而是海滩上嬉戏追梦的小男孩儿和小女孩儿。他们怀着飞翔的宏愿——建造空中巴士、漫步月球;他们也怀着单纯的诉求——飞上天俯瞰家里的房子和四周的景色,向妈妈挥挥手;飞到非洲,吓吓大象和猴子……
从好奇心和热情上看,科学家实际上是长大了的孩子。孩子天真,爱幻想,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对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充满期待和兴奋。这些,正是科学家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绘本里,莱特兄弟的少年梦想、发明飞机的曲折历程、创造历史的12秒飞行,与海边顽童梦想成真的故事,相互交叉,互为背景。聪明的创作者艾伦•德拉蒙德以平行的叙事方式讲述故事,打破所有的局限,让历史变得生动起来。作者用一群孩子的游戏演绎了和莱特兄弟一样的梦想经历,让孩子感受到对两位大人物的深切认同——原来,飞向蓝天的梦,不仅属于伟大的发明家,也属于每一个心比天高的小孩子。在孩子眼里,幻想和现实之间没有阻碍,对神奇事物的渴望与想象,创造了不同时空相互交融的可能。
曾经写下“二十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三部曲”的美国随笔作家E•B•怀特认为,为孩子写东西,“想必很刺激的一点在于,你得寻摸一处地方、一段时期或一件事情,从来都没人写过”。作者艾伦 • 德拉蒙德寻摸到了这个“很刺激的一点”,莱特兄弟的传记故事激发出作者新的灵感。
一本好的图画书应该具备纯朴和感性的成分,带给孩子纯粹的喜悦和美妙的感染力。无论是海边的故事、莱特兄弟的传奇还是画面中的色彩和线条,都是纯朴和感性的,它们共同赋予了绘本一种活泼的趣味。漫画式的简约造型与逗趣的人物表情,呼应着故事的发展,迎合了孩子好奇的心性,将一次次探究演绎成一连串欢欣鼓舞的脑力冲浪。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成为莱特兄弟,成为创造历史的“飞行者”,但是早期阅读中埋藏着的这颗种子,能给孩子力量去发现自己的 “飞翔之心”,开启属于他们的探索之旅,实现心中最宝贵的梦想。
为孩子写的故事,也能给成人启发。这本图画书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孩子想象力的深度和广度,也在无形中提醒我们把想象力置于比“知识”更重要的层面,鼓励孩子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玩耍——比如用云朵做面包,骑着扫帚“飞翔”,把字母“O”画成苹果、太阳和眼睛等等。作者对于莱特兄弟传记的这种富有想象力的叙述,也展示了其作为成人重新构建想象的才能。我们之所以需要这样的启发,是因为与身体的变化相反,对于大部分人,想象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萎缩,处在想象力爆棚阶段的孩童,总是遗憾地变成了身体健硕但想象力匮乏的成年人。记得在一个平安夜过后的清冷早晨,儿子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是:“妈妈,其实并没有圣诞老人,那些礼物都是爸爸妈妈准备的。”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底,我知道,就在那个早晨,不再相信想象的儿子,他的童年就像小鸟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把故事比作风,还表明故事的力量是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默默发挥作用,如同后环衬上的流云还在继续书写着过去和未来的想象,也如同这本编排巧妙的传记图画书想要表达的——故事在改变阅读者的同时,也成为了阅读者的一部分。
《飞行者》是一本关于云朵、梦想和飞翔的绘本。在故事的两条线里,一边是孩子们关于梦想童言无忌的讨论,另一边则是莱特兄弟用具体的行动将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就是画家德拉蒙德充满诗意的图画以及电影的叙事手法。他娴熟地操作推、拉、摇、移这些技法,使阅读者通过想象力将静止的画面连续起来,从而产生运动感。好的插画师深谙此道,甚至通过技巧可以让阅读者产生时间感。
相对而言,绘本中的图画是缺少连续性的,几乎看不到镜头的移动,绘本所要求的是让每张画面保有自身的独立性,创作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用图画清楚地表述所对应的文字,以及文字层面所包含的气氛,甚至文字之外的延伸。但是德拉蒙德的《飞行者》则超越了传统的绘本叙事方式,在这本作品中人们能清楚地阅读到画面的连续性。
从环衬的云朵开始,德拉蒙德将整本书设计成一场电影,他在相连的跨页之间都做了细致的关联,比如开场,我们假设面对的是一面银幕,帷幕拉开,银幕闪了几下出现了画面,几片云朵飘浮在蓝色的空中,镜头跟着云朵移动……一片海滩呈现在眼前,云朵在天上飘过,下面的海浪涌起,你仔细观察还能发现有风从地上掠过,带起一层层细细的沙子,海滩一角散乱地摆放着几只等待主人的风筝,一只小狗从左至右掠过画面,带出片名《飞行者》……下一个镜头,镜头固定不动,小狗从右至左跑回,不同之前的是这次它带着主人公们一起掠过画面……镜头继续右移,一只巨大的风筝进入画面,莱特兄弟闪亮登场。
我们在以上四页清晰地看到一个镜头移动的痕迹,这样的叙述让人身临其境,画面之间通过构图和细节的暗示让人不经意产生时间感,比如孩子们和小狗的跑来跑去,云朵的飘动,甚至风吹动沙子,和云朵飘移的方向是一致的。
在之后故事的叙述中,总体构图基本未变,人物的大小基本一致,让人感觉镜头始终在沙滩和云朵的大背景下推移,作者通过孩子的风筝,莱特兄弟的小屋,还有在两者之间不停跑动的小狗来联系两个平行的故事,让它们此起彼伏,交错出现且条理清晰。
在故事的高潮处,德拉蒙德用了连续性的小图和一页特写来叙述莱特兄弟第一次的飞行,在这几页叙述中,德拉蒙德对时间感的掌控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小图让莱特兄弟飞行前的一系列动作变得紧凑,而之后出现的大图又将故事的高潮以定格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又是小图,最后回到先前的构图方式中,恢复之前的叙事节奏。这样的表达在传统绘本中很少看见,德拉蒙德的用意十分明显,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读者产生连续性且富有节奏的画面感,从而将故事变得更生动。
在结尾处,镜头开始跟随时光飞快地在屏幕上流转,云朵中一个个梦想成真,德拉蒙德再次通过一系列的小图来表达时间流转的意向,最后镜头跟着这些云彩再次移动,天空又一次变为蓝色,云朵也再一次变为洁白,这时似乎有个声音在问,“你们想要往这些洁白的云朵中添加什么样的梦想?”
这里还要特别提及绘本中一个特别的人物,也是德拉蒙德设下的一个细节,那人就是小亨利,在整个绘本的大部分时间里小亨利的风筝始终没能飞上天空,在孩子们中间他的梦想却是最出人意料的,而在最后一页故事结尾处,小亨利的风筝摇摇摆摆地飞了起来……这样的细节在《飞行者》里还有不少,也因为这些细节的存在让故事的连续性更为饱满,阅读也更有乐趣。
在从事艺术工作之前,艾伦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后来在伦敦印刷学院学习平面设计,还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进修插画,成为一名插画家。插画作品频频出现在《皇家邮政》《纽约客》《时代周刊》《泰晤士报》和《观察家报》等,此外,他还是美国、英国、挪威和日本等多家组织的首席设计师。
作为一名儿童绘本创作者,艾伦的代表作品除了《飞行者:莱特兄弟》(The Flyers),还包括获得《号角书》杂志荣誉选书的《自由》(Liberty!)、《凯西•琼斯》(Casey Jones)和为赫尔曼•梅尔维尔的著名小说《白鲸记》(Moby Dick)所作的插画等。艾伦的线条画风格鲜明,深受许多大小读者的喜爱。
现在,艾伦住在美国乔治亚州的港口城市萨凡纳,在全美最大的艺术学院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担任插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