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花》到《舞蹈》的人,从《马戏团》到著名的《蜗牛》,马蒂斯在1936年到1954年的15年间,创作了几百幅巨型剪纸作品。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在艺术领域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作品,是马蒂斯在创作晚期,因病痛而开创出另一片天空。他穿破了客观条件的束缚,用孩童般的反叛与自由,创造了全新的艺术概念!如何让苦难成为动力,让马蒂斯的剪刀告诉你!
当马蒂斯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就到处画画。长大以后,他的艺术作品遍布全世界,他的画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但是,在马蒂斯年迈的时候,他病倒了,病得很重,不能再画画了,只能卧床或者坐轮椅。令人惊异的是,一天,马蒂斯拿起剪刀,把画画的纸剪成了各种形状——他开始用剪刀作画!
由备受赞誉的传记类图画书作家珍妮特•温特所创作的,关于法国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晚年的鼓舞人心的真实故事。
彩纸和剪刀伴随着马蒂斯生命最后的15年,为艺术界留下了价值不可估量的珍作。而这一切,看似偶然,却绝非偶然。它给人的启示远远不只是艺术的震撼,更多的是关于生命和时间的思索。
——西安美术学院讲师、绘本创作人 絮阳
艺术创作往往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感觉,没有这方面天赋或者很少接触艺术的人,常常会觉得“艺术”二字带着那么一点儿距离感。但马蒂斯的剪纸很快就能打破这种“迷思”。从这本书延伸开来,跟马蒂斯学剪纸,向艺术伸出创作之手,你会发现艺术其实触手可及!
—— 儿童美育教师 邱春雪
历史上,被疾病困扰的艺术家不在少数。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因患喉结核而失语;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长年在与哮喘病抗争;以生命和热情创作了具有浓烈个人风格艺术杰作的凡·高,在生活中因长期过度疲劳,甚而精神失常;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6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18岁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意外,她一生中经历了31次手术,在苦痛中用绘画来转移注意力。
我们见过了太多的年少成名和大器晚成。无论是哪一种,都值得钦佩。那些在病痛中仍坚持创作的艺术家,因其背后的艰难和顽强的个人意志,更轻易就能唤起观者的共鸣。对这些艺术家来说,艺术,或许并非一定要追求惊天动地,但在每一天的沉淀和试炼中,却一点点地输出艺术家的内心独白。那些藏在画裙口袋里的药,不仅是艺术家痛苦的安慰剂,甚至是他们随身携带的唤起创作灵感的源泉。
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曾说道:“在艺术史上,许多艺术家的晚期作品总是带有颠覆性的剧变。他们用双手亲自将一辈子所惯用的形式打破,用撕裂它们的方式去创造一种破碎的风景。”《马蒂斯的剪刀》这本图画书的主人公,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亨利·马蒂斯,就是在创作晚期因病痛而开创出另一片天空的艺术家的典型代表。
马蒂斯出生于法国北部的皮卡第地区,早年从事的是法律工作,23岁的时候正式改学绘画。在朱利安美术学院学习时,他师从法国19世纪学院派最重要的人物布格罗,后加入了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继续学习。马蒂斯吸取了点彩派的绘画特点,同时研究凡·高和高更的画作,借鉴黑人雕塑艺术和东方装饰理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色彩大胆而浓烈,造型简洁而干练,构图和谐一致,画面艺术仅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展现了经典的野兽派美学观念。
1941年,72岁的马蒂斯经历了一次大的结肠手术,开始坐上轮椅。那时的他已经无法再在画架上进行创作,限于身体缘故,画笔只能弃于一旁。对于一个一辈子都仰赖创作而生的艺术家来说,这种桎梏的残酷程度可想而知。疾病的困扰加上当时的战争环境,对普通人来说或许已经萎靡不振,对马蒂斯来说,却似乎成为了创作上骤变的契机。彩纸和剪刀给了他另一种作画的方式,伴随着他生命最后的15年,为艺术界留下了价值不可估量的珍作。而这一切,看似偶然,却绝非偶然。
前面提到的马蒂斯出生的皮卡第地区,其实是法国东北部的一个纺织小镇。他的祖父辈做的是亚麻编织的工作,父辈则是当地的布商。马蒂斯从孩童时期开始,就能熟练自如地使用剪刀。“剪刀”这一工具,从他幼年一直伴随到他老年,可以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连续性。在被病痛所阻而无法如常作画的时候,马蒂斯拿起剪刀和彩纸开创的他所称之的“第二次生命”,表面上看起来是似乎只是权宜之计、一种尝试,带着偶然性,其实背后却有着仿佛宿命般的必然性。
从架上绘画转到剪纸艺术,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艺术的执着和旺盛的创造力。马蒂斯所用的每一张纸,在色调上是纯粹的、无法调适而不分优先性的,这些材料不似传统绘画,不受笔触的限制和影响,在肆虐的想象力中,诞生出了令人拍板叫绝的造型。他所创作的剪纸作品,每一个都是彼此独立而自成一格的,在创作过程中进行切割、组合、切合、重组,把观察、思考、体验、创新的整个循环定格在了最为简约的形态上。而后,根据成品的大小、色彩、数量,在平衡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排列组合,这些组合在这些巧妙的安排下,产生流动的关联性。看似简单,充满童真,实则每一个细节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马蒂斯一生的艺术修养的爆发。在各种各样的纯色背景的衬托下,他们如一支乐团般,偶有独唱,多数合唱,谱写着充满韵律的艺术乐章。看着他的作品,仿佛能想象到他一点一点地调整剪纸作品的样子——法国尼斯城外的小山上,马蒂斯的工作室里,散落的剪纸伴随着微风,边角微微飘起,一位老人带着疼痛,日复一日地剪贴的身影,安静、平和、纯粹,又带着那么一点魔法般的不可思议。
从《雪花》到《舞蹈》的人,从《马戏团》到著名的《蜗牛》,从《大合成遮罩》到《关于oceania的记忆》,马蒂斯在1936年到1954年的15年间,创作了几百幅巨型剪纸作品。在这些看似抽象又万分形象的剪纸作品里,既有马蒂斯早年雕塑作品的影子,也有平面装饰艺术的元素;既有对传统绘画的升华,也有对艺术创作形式的释放;既有在抽象和具象上的博弈,也有在简约和繁复上的统一。晚年的马蒂斯最令人赞叹之处,就在于他能突破客观条件的束缚,用孩童般的反叛与自由,创造了全新的艺术概念。能做到这一步,或许是因为对艺术的虔诚,或许他是在用艺术来止痛,也或许仅仅是不愿意在疾病跟前得过且过。
2014年,英国伦敦的泰特美术馆曾经举办了一次大型的马蒂斯剪纸作品展,展出了马蒂斯于晚年所创作的近120件剪纸拼贴作品,也是迄今为止有关马蒂斯晚年创作艺术最全面的展览。在展览的最后,有一段文字说明令人印象深刻,它提示参展人留意剪纸作品里出现的数以万计的小眼儿。这一个个不仔细看根本不会发现的痕迹,有剪刀尖的戳孔,也有别针的别洞。我想,它给参展人的启示远远不只是艺术的震撼,更多的是关于生命和时间的思索。他们浓缩了创作的快乐、疼痛的启发和艺术的炙热。
有些人可能会说,苦难是艺术的源泉。但我个人认为不是。苦难对普通人来说仅仅只是苦难。如何让苦难成为动力,让马蒂斯的剪纸告诉你吧。
艺术创作往往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感觉,没有这方面天赋或者很少接触艺术的人,常常会觉得“艺术”二字带着那么一点儿距离感。但马蒂斯的剪纸很快就能打破这种“迷思”。马蒂斯的剪纸创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几乎每个人都会做,真正的独到和魅力之处在于作品里表达出来的那种率真和质朴。
然而简单不代表随意,马蒂斯的剪纸不是任意地搭配各种色彩,而是在“美与和谐”的大原则下,将彼此互不关联的色彩,通过形状的设计,纳入一个完整的作品秩序里,呈现出一种主次分明的舒服观感,进而利用色彩和形状本身来传递某种特定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从这本书延伸开来,从色彩、形状和组合上,跟马蒂斯学剪纸,向艺术伸出创作之手,你会发现艺术其实触手可及!
感受不同的色彩
马蒂斯的剪纸和普通的民间剪纸不同,从创作的手法上来说,应该叫做“彩色剪纸拼贴画”。我们可以观察到,马蒂斯的剪纸作品是由两个基本元素组成:色彩和形状。首先自然就是色彩。画笔不一定是用来“作画”,也可以简单地只用来涂色。
Steps:
a.问问自家的宝宝,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呢?
b.给宝宝一张纸,让他自己选择一支喜欢的颜色的画笔,在纸上涂颜色。
c.可以鼓励宝宝多涂几张,尝试原本不那么感兴趣的颜色,跟宝宝分享那些颜色分别对应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Tips:
色彩常常与人的情感产生对应关系,不同色彩跃然纸上所产生的效果不同,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有些色彩让人觉得温暖,有些色彩令人觉得有侵略性。孩童幼时就有涂鸦的爱好,随着年龄的成长,对色彩的敏感度也会随之越发强烈,这种自然发展的创造力常常令人惊异。对美的培育,未必就是要孩子学习繁复的轮廓线和造型。何不只是让他跟色彩玩,玩得开心可比学技巧重要多了。
体会不同形状的视觉效果
马蒂斯的剪纸是先上色,而后剪出形状,最后再作构图上的安排。剪纸的造型并不是预先在涂色纸上打稿、描绘后再剪的,而是用剪刀一刀剪出单个的形状,再根据想象力来拼贴组合。在跟宝宝互动的时候,也可以鼓励宝宝用同样的方式来创作。如果担心工具过于锋利,剪贴不一定用剪刀,小手就是很好的造型工具。
Steps:
a.给宝宝看一些马蒂斯的剪纸形状,引导宝宝说说对这些形状的感觉。
b.问问宝宝只有色彩,和色彩加上形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c.鼓励宝宝用小手撕出各种形状,随意自然,可以任由形状有大有小,有细有长。
d.引导宝宝把撕出的形状进行拼贴组合,错落有致。之后可以跟宝宝聊一聊,那个排的是什么?有什么小故事?让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
Tips:
形状会让不同色彩的纸张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有些让人感觉活跃,有些让人觉得凝重,有些是动物植物,有些是人物剪影,这都是因为形状自有其直观表达性和指向性。在跟宝宝进行形状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宝宝对形状的感知力。同时还能通过色彩和形状的搭配,感受不同组合的不同视觉效果,体会最初的创作成就。
为马蒂斯剪像
一起“跟”着马蒂斯学了剪纸,还看了很多马蒂斯的剪纸作品,不知道在宝宝的心里马蒂斯是一个什么形象的人呢?马蒂斯创作了很多剪纸艺术作品,但是还没有给自己剪过一个剪影像呢。爸爸妈妈可以试着鼓励宝宝,用自己刚刚剪出来的形状再次组合、拼贴,依据自己对马蒂斯的印象,为马蒂斯创作一个剪纸像。
a.跟宝宝简单讲讲马蒂斯的故事(可以用到这本书),多看几幅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b.引导宝宝观察马蒂斯作品的形状,问问宝宝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c.问问宝宝脑海中的马蒂斯是什么样的长相,鼓励宝宝利用不同的色彩和形状的组合,来给马蒂斯剪像。
d.给宝宝展示马蒂斯真实的照片,一起分享马蒂斯早年的油画、素描的作品和野兽派的其他作品。
马蒂斯说:“剪刀比铅笔更敏捷,剪刀在手就可以轻松随意地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尽管在生命的晚期疾病缠身,但从马蒂斯这些轮廓简洁、色彩绚烂的剪纸拼贴作品中,我们看不到艺术家的消极,反而让他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从剪刀的一起一落中看到事物所绽放的美与真。希望孩子们亦能学会利用身边的工具,为世界创作出更多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