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安静五分钟
Five Minutes' Peace
文 : [英] 吉尔•墨菲      图 : [英] 吉尔•墨菲      译者:李紫蓉
美国《父母》杂志最佳幼儿图书奖
  • ISBN:9787543473164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品牌 :启发文化
  • 开本 :16
  • 包装 :精装
  • 定价 :49.80 元
前往购买:

00:0000:00
推荐理由

孩子们热切盼望的是和妈妈一起热热闹闹地分享,最好一分钟也不放过,于是

独自安安静静呆五分钟成了妈妈最大的奢望……       

★1987年美国《父母杂志》幼儿图画奖。


内容介绍

象妈妈好忙好累,很想自己安静五分钟。可是,孩子们黏得可紧呢!他们想和妈妈一起吹笛子、念故事、玩玩具、泡水、看漫画、吃蛋糕……可怜的大象妈妈,要怎样才能安静五分钟呢?你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精彩书评

凡是养育过孩子的人,看到此书,大概鲜有不露出会心一笑的。书里的大象妈妈,头上卷着发卷,口袋里揣着报纸,手里捧着丰盛的早餐,只愿逃到一个孩子找不到的地方,享受五分钟的安宁,即使是浴室也像天堂。然而,孩子不放过她,亦步亦趋地跟着,刚开始,他们想和妈妈分享他们的快乐:吹笛子的吹笛子,说故事的说故事;接着,他们开始参与妈妈的快乐:要求看报纸上的漫画,吃盘子里的蛋糕,甚至爬进浴缸里。长期被干扰而没了自我的妈妈,最大的愿望,不过是独自安安静静地过五分钟;而孩子最热切盼望的,却是热热闹闹的分享,最好一分钟也不放过。

——廖玉蕙   台湾著名作家

内页展示
吉尔•墨菲

吉尔·墨菲被誉为英国当代最优秀的童书作家和画家之一。吉尔自小就展露出过人的写作和绘画天分,她创作畅销书《魔法小女巫》时,年仅18岁。1986年开始创作的"大象家族"系列绘本让吉尔屡获殊荣、家喻户晓。此外,吉尔还塑造了众多可爱的绘本角色,比如著名绘本《最后一个安抚奶嘴》中的小怪兽马龙,以及在绘本《大灾难》中闪耀登场的兔宝宝露比等。


  • 作品赏析 《摸到每个妈妈的心》
    作者:廖玉蕙 台湾著名作家

    从少女进入少妇,最大的转折点不在结婚,而在育儿。平白无故的,一个软呼呼的婴儿,睁着天真无邪的双眼,滴滴溜溜的,就滚进了你原本单纯的生活里。他不分白天夜晚,不管忙碌悠闲,当然,也不问你的情绪好坏,想哭便哭,爱闹就闹。刚养孩子的女人,最怀念过去,即使过去一度被认为痛不欲生或水深火热,如今想起,那晴天霁日般的不受羁绊,要看电影,便驱车前往影城;要读小说,便没日没夜地沉溺在爱情大悲剧里;或台风夜访友,或大热天爬山……只要愿意,除了杀人放火,其他谁曰不可!


    可是,一旦有了孩子,女人就算彻底失去了做主的资格!故事说了又说,儿歌唱了又唱,似乎永远得不到一刻安宁!而孩子的嘴却也永不停歇,不是哭闹,就是告状,要不然就是不断地索取食物,不想让他吃的,他拼命追着讨;想要他吞下去的,他却成天让你追着跑!


    凡是养育过孩子的人,看到此书,大概鲜有不露出会心一笑的。书里的大象妈妈,头上卷着发卷,口袋里揣着报纸,手里捧着丰盛的早餐,只愿逃到一个孩子找不到的地方,享受五分钟的安宁,即使是浴室也像天堂。然而,孩子不放过她,亦步亦趋地跟着,刚开始,他们想和妈妈分享他们的快乐:吹笛子的吹笛子,说故事的说故事;接着,他们开始参与妈妈的快乐:要求看报纸上的漫画,吃盘子里的蛋糕,甚至爬进浴缸里。长期被干扰而没了自我的妈妈,最大的愿望,不过是独自安安静静地过五分钟;而孩子最热切盼望的,却是热热闹闹的分享,最好一分钟也不放过。


    五分钟的安静!只要五分钟。在这儿,五分钟也颇有深意。五分钟既凸显短暂安静的可贵,或许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母子若即若离的关系,若超过五分钟,做母亲的,也不见得能得到真正的安宁。五分钟,恰恰好!既安静又安心。每一位母亲都知道,一个正常的孩子如果超过五分钟不来烦人,大约不是生病,就是正在酝酿另一场大规模的破坏!因此,大象妈妈只有属于自己的三分四十五秒!在犹自冒着热气的茶杯间,大象妈妈两手支腮、翘起二郎腿,终于脱离了先前无可奈何的表情,怡然自得地用鼻子翻阅着报纸,享受着偷闲的轻松,而三分四十五秒因为有些不足,更显得弥足珍贵。


    图画书总让人看了开心,图文相生,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早餐桌上的狼藉、撒了一地的玉米片、倒在小象头上湿淋淋的碗盘……家庭主妇的早晨于此展开,超级绝望却又充满虎虎的生气。即使想眼不见为净,也是欲逃无路:大象妈妈捧着自备的餐盘,郑重其事地打算潜逃,三只小象却睁着无辜的双眼,一字排开地一路追随,泡在浴缸里的妈妈,拗不过孩子的苦苦哀求,又是闻笛、又是听故事,混乱中洋溢着童稚瞎热心的温暖,心烦意乱和浓得化不开的爱,纠缠在色彩斑斓的衣着中。文字和图画如此巧妙的结合,无形中,增加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一本好书就该如此:当读者接触到作者的文字或图画的刹那,即刻就像是摸到了他的心。作者滚烫的热情一旦传递了过来,读者阅读的乐趣便不自觉地被启动了开来!


    让我们安静五分钟,来看看这本好书吧!


    收起
  • 专家意见 《谈谈父母的情绪管理》
    作者:林惠雅 台湾东吴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身为父母的我们,孩子的行为曾经引起我们什么样的情绪呢?快乐欢喜、生气愤怒、悲伤惆怅、还是无奈悒郁。当我们有这些情绪时,我们又会如何面对孩子的行为呢?亲他抱他、称赞鼓励、责备批评还是无言以对……同时,当我们有这些情绪时,我们又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呢?勉强压抑,还是如火山爆发般不可收拾呢?


    每个人,包括父母和孩子都会有情绪,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相应地,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一般而言,影响父母情绪形成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以下提供四个层面作为父母的参考:


    父母的信念


    所谓父母的信念在此指的是,父母认为什么是好父母的想法。亲职教育模式认为一般父母所谓的好父母具有下列特色:①我必须控制。②我比较优越。③我必须完美。④我必须牺牲。⑤孩子要为我付出,我受之无愧。


    具有上述信念的父母在行为上可能:①要求孩子完全地顺从。②过度保护孩子。③要求孩子完美。④对孩子百依百顺。⑤紧紧地束缚孩子。在此情况下,一方面若孩子无法做到完全地顺从或完美无缺,父母则可能因而有负面的情绪。另一方面父母也可能因自己的过度牺牲而引发负面的情绪。


    对孩子的期望


    一般而言,父母对孩子都有期望的。有期望并非不好,不过当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之际,父母有可能因而产生负面情绪。例如父母希望孩子守规矩或认真念书,如果孩子不守规矩或不努力念书的话,父母或许会生气或失望。例如父母的期望属于不合理或高标准的话,那么父母的负面情绪可能更加强烈,因为由于父母的期望是不合理的高标准,换言之,就是孩子根本无法达到的,既然孩子根本无法达到这样的标准,那么父母的期望岂不注定要落空,父母或许无法接受期望落空的状况而有负面情绪。


    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解释


    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解释也会影响父母的情绪,如果父母把孩子一些不符合父母期望的行为解释成是孩子本身的因素造成的,而且,如果孩子的行为是孩子本身可以控制但孩子却没有去控制,或者这样的行为经常出现,那么父母就比较容易有负面的情绪。例如,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如果父母把这一行为解释成孩子自己慢吞吞,或孩子可以做得快一点但孩子还是故意做得慢,或孩子经常拖拖拉拉,当父母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时会比较生气。


    父母本身的状态


    如果父母本身处在某些状态中,如疲惫、压力、紧张或挫折之中,这些状态可能会直接影响父母本身的情绪,或是间接地影响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解释而影响情绪。


    如前所述,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否认情绪的存在并不能使情绪消除,情绪仍然在那里影响着我们的心理与行为,那么,父母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呢?


    一、澄清自己的情绪并接纳自己是有情绪的。


    二、接纳自己的情绪,但注意情绪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身为父母难免会有生气或厌烦的情绪,接受自己生气或厌烦的情绪,但生气时乱发一顿脾气或对孩子大吼大叫并不一定是表达情绪的恰当方式。


    三、澄清自己作为父母的信念,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对孩子行为的解释,并检视这些信念、期望或解释的合理性或恰当性,如此一方面可以更加了解情绪的来源,第二方面或许可以改善情绪,第三方面或许可以更适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与处理孩子的行为。


    四、给自己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有些父母认为好的父母应该自我牺牲,一切以孩子为主,不过当父母这样做时,心中是否会有一些哀怨呢?而哀怨的父母是否比较不快乐?不快乐的父母会有真正快乐的孩子吗?父母在尽力照顾教养子女之余,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善待自己一点点,这样将有助于善待子女。


    亲爱的父母,给自己五分钟吧!


    收起
  • 作品赏析 《最最柔软的育儿“蜜”语》
    作者:姜雪蓝 家庭早期阅读推广人

    这是一个关于妈妈的育儿故事。


    跟随着大象妈妈的镜头转换,每一位妈妈都会如此亲切地发现了自己最最真实的育儿画面:淘气的孩子们把早餐时刻艺术地定格为娱乐的游戏场景!杯盘狼藉的场面竟然令妈妈不忍心去责备他们。


    小小的捣蛋鬼们成了妈妈“甩”不掉的“影子”,不是吗?并不太大的浴室居然成了孩子们轮番演出的舞台;莱斯特“紧追不舍”的献演台词柔情得竟然令妈妈不能够去拒绝;萝拉“毫不罢休”地抛出“公平”论调,固执得令妈妈没机会不答应;最小的弟弟也“不甘示弱”,一古脑儿把所有自己能搬来的玩具全都甜甜地送给了妈妈,妈妈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呢?


    难道过分吗?这一帮孩子只不过想多陪亲爱的妈妈一会儿,哪怕是一小小会儿,哪怕就算是梨膏糖那样,多“黏”妈妈一会儿又有什么不对呢?


    妈妈微颦的眉宇、无奈的叹息、欲罢不能的回避、不易察觉的笑意,都在一时间如坠落的水晶般纷纷化作一个又一个幸福而无比晶莹的音符,凌乱却不失欢欣地跳动在每一个读者的眼帘里,挥之不去的是浓浓的亲子之爱,植下的更是深深的舔犊之情。


    每一次翻阅这本书,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画面上跳动的难道不是孩子们自己吗?被密密地、软软地包围着的难道不是孩子自己的妈妈吗?这里的一切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家吗?


    我真的相信:孩子们之所以会对这本书如此着迷,是因为书中每一个精美的画面都无不承载着太多太多的真实情愫。


    现在很多孩子不会对“母爱”有成人一样的理解和体会,这并不重要。只要打开这本书,孩子们都会爱上大象妈妈、爱上大象的家,这就足够了。从一张张工笔精致的图片中,如果孩子们能够细细体会画家想为童年留下记忆的种种努力,能够体会妈妈的爱,这也就足够了。


    《让我安静五分钟》可以说是最最柔软的育儿“蜜”语,你说过,我说过,相信每一位“大象妈妈”都说过。


    爱总是在期待中静静地延续,最最逗人的画面其实在扉页上就被展露无遗:大象妈妈的怀里又新添了一个小小的象宝宝哟,唉,真是让人羡慕得不得了啦!


    这样的快乐你找到了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