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吉莉恩,在“LOOK!”系列中展示的一幅幅精美画作,可谓用心良苦:这些画作,选自几十个享誉世界的博物馆、美术馆,创作的年代跨越了好几个世纪,呈现了不同时期、国家的民俗风情,展现了不同画家或画派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书中吉莉恩的解说充满了魅力,言语间总会流露出对儿童思维角度体贴的理解,温馨又动人。每幅画中,都使用了准确和通俗易懂的词汇来描述,替代了复杂的术语。解说之间,还会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读者发掘画作的特色,引发思考。值得惊喜的还有,吉莉恩会提出增进读者观察、绘画和创作能力的建议。“LOOK!”系列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儿童艺术教育的精品好书。
通常来说,生活中的光大都具有很强烈的散射性,这样的光照在物体上的时候,背光的一面不会产生很强烈的暗影。因为除了来自光源出的光以外,还有从不同物体和方向反射,或折射的光。这些光让暗影减淡,或产生过度。
因此,在日常生活的自然光线下,光影的明暗对比通常不会很强烈。可是,如果有强光照射在没有太多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地方时,被照射的物体上就会出现与亮处对比强烈的暗影,这时,光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戏剧性。尤其是晚间的灯光下,更容易出现戏剧性的效果。你是不是有的时候在晚间看到一些灯光下的场景,会觉得好像看到电影里的画面?
没错,戏剧性的光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它会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在视觉上造成更为突出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可是在电影和戏剧里,却是必不可少的。戏剧性的光让画面更有冲击力,带给人更多的情绪引导或心理影响。
盯住沃尔夫为我们展现戏剧性的光的那幅画面,是不是画面中的人物都强烈得仿佛呼之欲出?
看一看运用阴影呈现舞台上戏剧性的光;看一看运用点状光影,挥洒穿越树叶间的阳光;再看一看运用细腻的光影,技巧性的展露宁静柔和的落日……。让我们一起在这十八幅世界知名艺术作品中,寻找光的足迹。
在国际上,对于孩子的艺术熏陶与培养是一个神圣的职责,让孩子们进入博物馆、美术馆,从大师名作开始,打开孩子的眼界与心智。吉莉恩•沃尔夫的这套LOOK艺术鉴赏绘本,为您的孩子展开一个崭新的视野,帮助您的孩子培养良好的精神素质。
——张影妹(艺术工作者)
2009年出版的《看!各种角度看名画》这本书让孩子,也让我们发现了视觉观察角度的多样性。
放眼众多的图画书,以不同角度来丰富视觉感受的例子十分常见。但恐怕我们常常会忽略它,现在就让我们试着从新的角度回顾一些已经看过的图画书吧。
还记得吉莉恩·沃尔夫让我们从一个古老的火车厢里向外看吗?现在,让我们跟随一群孤儿一起进入《开往远方的列车》看一看吧。
绘本《开往远方的列车》
这本书讲述了孤儿们相互依赖着乘坐火车,在行程中被人一路认领的故事。书中的情景大部分都发生在车厢里。对于从孤儿院里出来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世界是那么狭小,局促的车厢里他们惶恐地想要留住每一个人,留住每一个瞬间。
你注意到过车厢外面的景象吗?对于孤儿们来说,那是广袤未知的世界。留在车厢里的人还有时间相互依赖,而走出车厢的人,让我们不禁为他们的未来产生无尽的联想。
车厢内外两个角度,两种心情,这已经不单是视线的变化,角度的转换也成为了心里的牵挂。
看,当我们主动运用学来的方法进行阅读时,也可以找到更多的理解角度。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角度转换都会产生引申和联想。让我们再来看看《让路给小鸭子》,这本书的作者画功相当深厚,画面细致稳健。然而在他稳健的描画中,视角的变化令画面产生了丰富的空间感。
绘本《让路给小鸭子》
这本书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俯瞰”。还记得在《看!各种角度看名画》中沃尔夫引导我们向上看和向下看吗?角度的变化让我们视线中的景象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描绘飞禽如果只有平视的角度,显然会单调一些。可是在这本《让路给小鸭子》里,作者让我们时而跟随野鸭一起飞上高空向下俯瞰,时而又回到地面仰望野鸭的翱翔。眼前的景物也一会儿开阔得一览无余,一会儿又被扑面而来的杂乱吓一大跳。视角的变化不但让空间感更丰富,同时也让这个温馨的故事显得节奏更加跳跃,跌宕起伏。
同样运用视线角度的变化来衬托情节的还有《天空在脚下》,一个勤劳勇敢的小姑娘偶遇大名鼎鼎的走钢丝明星,从最初的偷偷学艺,到发现大明星内心的恐惧而遭受打击,最后小姑娘和大明星一起超越了自己。
绘本《天空在脚下》
显而易见的励志故事,相对传统的水彩绘画,并没有别出心裁的抓人技巧,只是平实地描绘和讲述。然而画面中几个视角的变化让我们的心情也产生了波动。
小姑娘开始偷偷自己练习的时候,视线的角度上下左右几次改变,衬托她初学走钢丝时的惊险与不稳定。当她能够成功地在钢丝上停留并进而做出更为复杂的动作之后,小姑娘在钢丝上雀跃的身影超过了房顶,远处的天空似乎正等待她的光临。最后,师徒两人在繁星满天的夜空中走向对方。
这时候再翻回来看看书的封面,红发飞扬的小姑娘惬意地伸开双臂,屋顶都被她甩在脚下,显得遥远而渺小,衬托在小姑娘身后的,是布满霞蔼的广阔天空。我们的心情随着角度的变化几经起伏,最终得以和小姑娘一同体会天空在脚下的豪情。
读过上面两个故事的小朋友不知道有多少是乘过飞机,或者从高处向下俯瞰过的。如果没有,那么通过这样的画面,小朋友们得到了新的视觉体验。也许这样的体验会成就他们的梦想。说不定,一位未来飞行员的“初航”,就是从跟随野鸭一起俯瞰开始的呢!
如果看到这里,你也有所认同的话,不妨和孩子一起,把家里的图画书都拿出来,大家找一找,你拥有的图画书中,有多少种角度?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又是你不熟悉的呢?
有可能你会从一些已经看过的书中寻找到新的值得思考的内容。在这样的寻找和思考中,你会发现,角度的含义延伸了。
当家长尝试和孩子讨论角度的时候,也许还会发现,角度不光是视线的角度,也可能是思维和立场的角度。
有一本书叫做《张开嘴巴——牙齿学校在里头》,嗨!发现了吗?“里头”不就是一个方位词吗,那就是说,这里也有“角度”!
没错,这就是要我们改变思维和立场的角度的一本书。把我们缩小一百倍,变成牙齿大小,结果发现,原来牙齿也有学校,牙齿和小朋友一样,要学习,要考试!
老生常谈的爱牙知识让孩子们觉得无聊吧,这本书就让我们换个角度来学习。小朋友读着书,感受着牙齿同学的生活。牙齿认识自己,小朋友认识牙齿;牙齿调皮捣蛋,小朋友哈哈大笑;牙齿学习知识,小朋友一起受教。
看,只不过是换了个角度,枯燥的知识就变成了让孩子们享受其中,感同身受的“亲身经历”,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玩的呢?
说到这儿,我们真的要感叹一句:图画书中的角度真是千变万化!而且角度不单能被“看”出来,还能被“想”出来。阅读并不只是把书买来看一遍就束之高阁,阅读应该是接受——理解——思考——延伸的过程。
或许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平面地阅读,单纯地明白情节和内容。现在,让我们从平面的框框里跳出来,从各种角度看图画书,那真是其乐无穷!
戏剧性的光,神秘的光,寒冷的光和炙热的光,夜晚的光……
多样的光在图画书里也必不可少。
《陌生人》看过吗?里面的画面看起来是不是很像电影画面?这本书的作者所描绘的图画就是具有很强烈的戏剧感。陌生人在“我”家吃晚饭的那一页,晚间的灯光照射在人的脸上,跟沃尔夫给我们看的戏剧性的光是不是很像?在这本书里,几乎每一页都让我们感受到光的戏剧性。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绘本《陌生人》
通常来说,生活中的光大都具有很强烈的散射性,这样的光照在物体上的时候,背光的一面不会产生很强烈的暗影。因为除了来自光源处的光以外,还有从不同物体从不同方向反射或折射的光。这些光让暗影或减淡,或加深。
因此,在日常生活的自然光线下,光影的明暗对比通常不会很强烈。可是,如果有强光照射在没有太多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地方,被照射的物体上就会出现与亮处对比强烈的暗影,这时,光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戏剧性。尤其是晚间的灯光下,更容易出现戏剧性的效果。你是不是有的时候在晚间看到一些灯光下的场景,会觉得好像看到电影里的画面?
没错,戏剧性的光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它会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在视觉上造成更为突出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可是在电影和戏剧里,却是必不可少的。戏剧性的光让画面更有冲击力,带给人更多的情绪引导或心理影响。
盯住沃尔夫为我们展现戏剧性的光的那幅画面,是不是画面中的人物都强烈得仿佛要呼之欲出?再看看《陌生人》,画面中的光影是不是都有比较强烈的对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这本书,感觉好像是在看一幅幅定格的电影画面。
当然,要表现戏剧性的光,也不一定只有强烈的光影对比,还有更简单直接的手法。比如《歌舞爷爷》,相对于《陌生人》的写实描绘,这本书显然更写意。
绘本《歌舞爷爷》
曾经在舞台上为观众带来精彩表演的爷爷,暮年显得有些寂寞,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打破了这份寂寞。阁楼里,禁不住孩子们的热切企盼,歌舞爷爷再次闪亮登场了。一束好像舞台上的追光让爷爷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并不复杂的画面因为这一束光充满了戏剧性。
同样是戏剧性的光,在图画书里却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吉莉恩·沃尔夫为我们介绍了光的种种形式,并且细致地解析各种光的不同特点。经过她的解析,我们掌握了关于光的分类,了解了关于光的作用,体会了关于光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手中的图画书让我们又把对光的认识进行了拓展。有一些特定的光线是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的,但是图画书给我们提供了拓展视野的空间。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能自己体会到更多感觉的光。
比如《晴朗的一天》,这本书里的光和沃尔夫介绍给我们的任何一种光都不一样。那是作者通过画面的色调制造出来的光感。
绘本《晴朗的一天》
在这个故事里,偷喝了老奶奶牛奶的小狐狸几经辗转,在快要绝望的时候,终于换回了牛奶,保住了尾巴,回到朋友们中间。伴随小狐狸辗转经历的始终是一轮高悬的红日。虽然这本书里的图画几乎没有环境的营造和气氛的渲染,但是所有景物的颜色都明亮单纯,在白色背景衬托下显现出明媚的光感。整个故事读下来,这种明媚的感觉一直围绕着我们。当小狐狸满意地回到树林里去的时候,细细回味一下,不由得感到,这果然是晴朗的一天。
看,光的表现就是这么奇妙。图画书里,对于光的表现,还有一种更高明的手法,它完全与色彩结合在了一起。
翻开《帽子先生和他的独木舟》,我们简直就是享受了一场色彩的盛宴。作者毫不吝啬地泼洒色彩,将我们引入一页页神奇的世界。
绘本《帽子先生和他的独木舟》
当你享受色彩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光的存在呢?树林里透过浓密枝叶洒下的绿色的光,海洋中反射开来的蓝色的光,甚至是城市中被污染成灰色的污浊的光……
发现了么?作者巧妙地让我们体会到光对色彩的折射,以及色彩对光的反射。如果没有光,我们眼中的世界还会有色彩吗?
而这,也是沃尔夫编写《看!观察画里的光》这本书的用意吧。光为我们造就了一个缤纷的世界。因为光,画家们才会从周围的环境中捕获那么多精彩的瞬间。
我们呢?通过欣赏画里的光,再返回来留心身边的世界,是不是我们眼中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姿呢?
“启发精选世界优秀艺术鉴赏绘本”目前在国内图画书市场,仍然是一个全新的图画书系。2009年首先推出的,是“LOOK!”系列中的《看!各种角度看名画》《看!身体怎么说话》。现在,启发再次精选推出《看!观察画里的光》《看!线条怎么说话》。至此,由吉莉恩·沃尔夫为孩子们倾力创作的“LOOK!”系列已有四本呈现在中国读者的眼前了。
2009年在“LOOK!”系列前两本书的导读文章里,我们为读者介绍了世界艺术鉴赏绘本带给孩子的深远影响。在推出这个系列的同时,我们有一些担忧,比如:会不会有人觉得世界名画太深奥而不适合孩子看;会不会有人认为艺术鉴赏是不切实际、和孩子的成长脱节等。
于是,我们推出这个全新系列的同时,请专家和编辑为我们分析了艺术鉴赏对于孩子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讲解,我们与读者一起了解了从大师作品入手,引导孩子进入艺术殿堂的国际教育趋势,也一起反思了国内目前在艺术教育方面的缺失和局限性。
经过了对外的观望与对内的反思之后,我们站在观念性的高度上,认识了艺术鉴赏绘本的可读性和必读性。而在此期间,读者的反馈也令我们感到振奋。从这两本艺术鉴赏绘本的销售情况来看,读者认可了我们的努力。
现在当再一次推出另外两本艺术鉴赏绘本的时候,我们想和大家一起看一看艺术鉴赏绘本的现实作用。通过艺术鉴赏来培养孩子的情操和品格,对于尚处在早期阅读阶段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需要用时间来体现的前瞻目标。
当下,经过艺术鉴赏绘本的引导,让我们和孩子能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手中每一本图画书,通过多角度的阅读启发孩子自主、多元的观察与思维方式,显然具有更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