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斯的国王新衣
文 : 姜义村      图 : 九子     
  • ISBN:978-7-5545-2830-3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品牌 :启发文化
  • 开本 :16
  • 包装 :精装
  • 定价 :35.80 元
前往购买:

00:0000:00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关于亚斯伯格症儿童的故事。由台湾本土创作者联手打造的生命教育故事,希望借由认识与理解,了解每个孩子的特质,针对他们不同的需要,找到适合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去爱他们。

内容介绍

这是我社出版的启发华语原创绘本系列之一,适合3-8岁儿童阅读。亚斯是个大麻烦,总惹大家不开心,但他却好像一点感觉也没有。像现在也一样,要不是他说出国王没穿衣服,怎么会害国王被笑呢?故事结合经典童话,巧妙带出了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的特色。


内页展示
姜义村

姜义村,台湾师范大学复健咨商研究所与特殊教育学系专任教授,专攻休闲治疗,以身心障碍者与特殊需求族群为研究、教学与服务对象,近年来开始跨界合作,主持电视和广播节目与学习童书创作。


九子

九子,出生于台湾桃园的幸福村,现为插画接案工作者。


  • 专家推荐 《阿斯特质,保留住世间难能可贵的“真”》
    作者:姜义村 台湾师范大学复健咨商研究所与特殊教育学系专任教授

    姜义村  台湾师范大学复健咨商研究所与特殊教育学系专任教授,专攻休闲治疗,以身心障碍者与特殊需求族群为研究、教学与服务对象,近年来开始跨界合作,主持电视和广播节目与学习童书创作


    十多年前我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我的研究主题是“高功能自闭症青少年的寂寞感与友谊建立”。因此,我经常与指导教授参加当地自闭症儿童家长支持团体的聚会,并提供给孩子们各类介入方案和服务。经常有家长来找我们讨论到底该不该让孩子知道自己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或该不该带去医院确诊之类的问题。当时我们通常会建议,如果孩子没有严重的生活困难,就不需要带孩子去确诊阿斯伯格综合征。


    因为我们认为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与一般的孩子实在没有太多的不同,只不过在做人做事方面有比较“真”的特质,但每个人不都有一些特质吗?为什么要给对社交技巧学习比较不感兴趣(或欠缺能力)的孩子贴上标签,将他们归类为“病人”?我们发现很多孩子被诊断后,家长教养的过程会过度聚焦于“医治”这个“疾病”,忽略了孩子教养的其他方面;不少孩子也会因为自认为“患病”而自暴自弃,将很多无序的行为合理化。


    十多年前我们并不是少数有这样想法的人,当时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和家长团体,努力地想要将阿斯伯格综合征“去病化”,就像在197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之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的精神疾病中删除一样,因为该学会表示“同性恋本质上并不会损害一个人的判断力、稳定性、可靠性或整体的社会和职业能力”,而具有“阿斯伯格”特质的孩子不也是一样吗?


    终于,在2012年12月1日,美国精神医学会修订第5版诊断手册,宣布不再使用“阿斯伯格综合征候群”名称,除非孩子符合“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诊断,需要治疗与特殊教育。一般具有“阿斯”特质的孩子不再是“病人”。如同血型或星座一般,他不只可以跟朋友说“我是B型处女座”,还可以开心地与朋友分享说:“我有‘阿斯’特质!”


    朱德庸先生曾在描述有“阿斯”特质的他与父亲的互动时说:“我感觉‘阿斯’是一个蛮善良的品种啊,因为父亲爱我的方式就是‘你是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吧’!”可不是吗?这位帮国王设计新衣的亚斯喜欢画甲虫,就让他开心地画甲虫吧!


    收起
  • 作者的话 《独一无二的小孩》
    作者:刘清彦 两座金钟奖和丰子恺图画书奖得主

    刘清彦  两座金钟奖和丰子恺图画书奖得主。总是想通过故事发挥一点点影响力,多为一些儿童发声,多让一些问题被看见、被关心,然后在心中暗自期望,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一点儿。本身学的是新闻专业,却热爱儿童文学,每天在家创作和翻译童书外,每个星期天还给小朋友讲故事,也常常到各地为喜欢童书的大人演讲和上课。


    我在带领小孩阅读的过程中遇到过三名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两个已经读小学了。一个是甲虫专家,另一个心算能力令人咋舌,而幼儿园的“愤怒鸟弟弟”画的愤怒鸟,简直可以媲美原版商标。


    尽管各自专注并擅长不同的事,他们却有着共同特征:独来独往,不太和其他孩子互动和接触,也不参与团体活动。他们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嘴里总是喃喃念着一些“不太合逻辑”的话,很难专心阅读,并且说话时常常出现“粗暴”话语,有时还会脱口说出一些令人难以招架甚至不雅的言语。


    刚开始,我有点儿不知所措,只好向专家请教,并且阅读相关资料和书籍,然后在相处的过程中去了解他们,也不断地修正自己。慢慢地,我从这些孩子身上学习,不带任何压力地、耐心地面对他们的粗暴话语和行为;不厌其烦地重复给出明确可遵行的指令,协助他们达成目标;最后就是陪伴和等待。


    后来,这两个学龄的“阿斯”男孩渐渐愿意走近我身边,听我说话,也偶有回应(虽然大多数时间还是喃喃自语)。一旦出现粗暴行为或话语,只要耐心劝解,他们就能稍微平静一下(虽然一阵子后还是会继续粗暴)。甚至,后来当我伸手慢慢指着每一个字慢慢陪读时,他们也能开口读完一整段书的内容。而“愤怒鸟弟弟”也在一年多的讲故事时间里,从独自画画到走进小团体,最后还会争先恐后地抢第一排的座位,还和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故事内容。


    陪伴小孩阅读的这三十多年,我总是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在小孩身上贴“特殊需求”的标签,不要对他们另眼相待。因为每个小孩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他性格的特殊之处,每个人的需要不同,没有谁会比较特别。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特质,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找到适合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去爱他们。


    收起
  • 《绘者的话》
    作者:九子

    九子 生于台湾桃园的幸福村,是个个头矮小看不出实际年龄的神秘女子。喜欢宅在家里与猫狗打滚儿,也喜欢旅行。现为插画工作者,作品散见于书籍和报章杂志。


    图片1.jpg


    这是一本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的故事。

     图片2.jpg


    这次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贸易、科学、艺术发展兴盛,林布兰和维米尔就是这时代知名的画家(于是我偷偷地把其中一人放在画中)。

    图片3.jpg


    至于为什么会选这个时代呢?


    一来我很想描绘西洋人的服装造型——卷卷长发、超大片蕾丝领子、花俏的帽子,感觉画起来就会心情愉悦;二来是资料丰富,从画家众多的作品当中可以一窥那个时代的样貌。

    图片4.jpg


    寻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外观奇特的甲虫,它们很像外星生物或奇幻小说里会出现的角色,例如长脖子、长鼻子、透明的外壳、像假眼的花纹、各种的触角,令我这个对自然知识了解很浅薄的人十分吃惊呢。

    图片5.jpg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