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穿越到六千多万年前的白垩纪吗?你想尝尝被霸王龙追得满世界跑的滋味吗?你想见识副栉龙是如何与阿拉摩龙斗智斗勇的吗?你想领略史前海中霸王——海王龙究竟有多厉害吗?你想亲眼见证恐龙的灭绝吗?到这里来吧!与我们一起驾驶机器人穿越时空,享受探索史前恐龙奥秘的奇妙时刻!
本书是我社已出版的启发精选世界优秀畅销绘本系列之一,适合3岁以上儿童阅读。
两个孩子一起制作了一个大型智能机器人,一起穿越到白垩纪探访恐龙世界,他们领教了食肉恐龙的厉害,见识了食草恐龙的智慧,还见证了恐龙的灭绝!当然也经历了小小的危险……松冈达英以分格漫画铺陈故事,引导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恐龙、以及白垩纪的生态环境,观察、发现生物之间的关系,让孩子真实感受到自然生灵的可贵。
说起松冈达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引导孩子感受色彩、发现新事物的《哇!》,帮助孩子“赶走疼痛”的《好疼呀!好疼呀!》,在欢乐“蹦蹦”中认识小动物的《蹦!》……这些作品绘画单纯可爱,故事稚拙有趣,特别能引起0—3岁小朋友的共鸣。不过,这些洋溢着浓郁童趣的绘本,只是松冈众多作品中的一小部分。《奇妙的自然世界》《里山百年图鉴》等在日本屡获大奖的自然绘本,通过精细真实的描摹,展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才是他毕生努力的“主业”,《驾驶机器人看恐龙》也是这样的代表作品。
日本原是钟爱恐龙的国度,以恐龙为主角的电影《哥斯拉》,足足拍了28部,对恐龙的热衷可见一斑。松冈更是钟爱恐龙,他曾远赴世界各地旅行,盛产恐龙化石的美国犹他州就是其中一站。据说他在犹他州看到霸王龙的巨型骨架,深为所动,之后创作《驾驶机器人看恐龙》的想法或许可上溯至此——封面上的女孩小惠正在酣睡,怀抱的心爱玩具就是霸王龙的模型;而在小惠的梦境里,她正与小美驾驶机器人,从人类世纪跨入到恐龙云集的白垩纪。
看来,这是个跨越时空的幻想故事。请别小看这场虚拟的冒险。在这里,我们见到恐龙千差万别的样貌、独特的生活习性——这都是松冈严格根据现有的科学考证来描绘的。就拿食肉的霸王龙来说,它是食物链的顶端,嘴里布满尖刀一样的牙齿(食草的阿拉摩龙的牙齿很平整,而甲龙没有牙齿,只有像鸟一样的“喙”);只有两个指头的锋利前爪能牢牢抓住挣扎的猎物;两腿粗壮强健,时速能达到30千米,很容易追到弱小的动物;而且,它吃东西一点儿也不挑,动物尸体也能“将就”……关于恐龙的每一个细节,松冈都没漏掉,而且表现精准。
严谨之余,松冈还给孩子留下许多探索空间。在这场冒险里,松冈让各种各样的恐龙次第登场。书中文字很少,分格漫画的简短对话,是为了推进故事。图上的标注文字,只是告诉你“它是什么”。至于“它是怎样的”,比如鸭嘴龙常常潜入水中吃水草、无齿翼龙喜欢倒挂着睡觉、甲龙围成一圈是为了防御敌人等等关于恐龙的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在丰富的画面细节里寻找、发现并在亲子共读中互动。无疑,这种探索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研究力。
关于恐龙,我们惯常所见的,多半是逼真还原的塑胶模型和电脑制图,这些形象固然“真实”,但看上去冷冷的,与活生生的动物相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而事实上,恐龙是热血动物,有大脑,有思维,而非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的家伙。松冈画昆虫、鱼鸟、花草,莫不栩栩如生、灵动跳脱,恐龙虽是从未谋面的远古生物,也同样蒙他青眼有加:三角龙宝宝挤眼张牙,懵懂可爱;蛇颈龙从海中昂首伸颈,一举捕获飞翔的海鸟,身姿矫健;慈母龙的孩子夭折,母亲哀鸣凄切,其情可悯……在他笔下,恐龙的个性也各有不同,若用当今的动物来做比喻,那么霸王龙雄凶狠霸道,像猛虎;赖氏龙胆小怕事,像羚羊;阿拉摩龙平和宽厚,像大象;驰龙无孔不入、酷爱投机,像极了令人生厌的土狼……说到底,务求逼真并没有错,只是在精准之外,流露在笔触线条之间的、对生命本身的虔敬,怕是在松冈的恐龙绘本中才可寻得。
如果你足够细心,还会发现,绿色的环衬页上“打开”着很多扇小窗,白垩纪动物的黑色剪影,或探头探脑、或张牙舞爪地在这里闪现,有恐龙,还有鲨鱼、水母、蜻蜓……它们好像在告诉我们:白垩纪一点儿都不“恶”,那是个多姿多彩的年代。那时的气候温暖湿润,大片的丛林为蚊子、蝴蝶、浮尘子等成千上万的小生物提供藏身之所,木兰花娇艳地盛开,银杏、苏铁、杉树尽情舒展绿色的枝叶。白垩纪也不只是恐龙的世界:鲨鱼、乌贼和金枪鱼在海洋里游弋,潜伏在草里的蜥蜴捉到大翅膀的蜻蜓,浅水滩边,鳄鱼正冷冷地盯着觅食的水鸟……不过,谁都想不到,在白垩纪并不起眼的哺乳动物,却不可思议地逃过了生物大灭绝事件,在数千万年之后成为地球的支配者。所有这些生物,不论举足轻重,还是微不足道——甚至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树木和花朵,也都在漫长的白垩纪时代努力生存、繁衍后代、开拓着本族的生存与演进之路。与那些身躯庞大的恐龙相比,这些生物同样值得尊敬——它们早在亿万年前就存在于这个世界,直到如今都未曾衰歇。松冈在这本书里传达的,除了对自然的热爱,还有对生命的敬畏。虽然这本书的主题词是恐龙,但松冈先生给了我们整个白垩纪。
松冈先生是个热爱自然的人,他一笔一笔画出这精彩世界,只是为引发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而大自然的真实气息,终究需要父母与孩子一起用心体会——比如观察古老的恐龙化石,见识仍然存在的蛇、鳄鱼和蜥蜴,辨认吉丁虫和独角仙的不同,触摸银杏和水杉的叶片……相信孩子在认识自然的同时,也会真正萌发对自然的热爱。
当他还是个少年,最大的梦想是“用自己的眼睛,去探索真正的昆虫世界”;当他25岁时,已经是一位自由插画家,迎来了自己的第一部自然科学绘本《知识绘本》,里面几乎描绘了所有南半球土地上的昆虫;30岁时,他已游历了大半个地球,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奇妙的自然世界》,获得厚生省儿童福祉文化奖及日本绘本奖;50岁时,他走在儿时成长的新泻县,踏上自然植被仍然繁茂丰富的林地,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在这里建立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在迷人的乡野山间工作、生活,是多么美好的事!
他就是松冈达英,热爱自然,热爱绘画,热爱绘本,希望人们能通过他的绘本,感受到“自然的朋友”和“自然的生活”。毕竟,在现代社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然而,与大自然交朋友,正是松冈达英一生的写照。
松冈达英生于1944年,在新泻县念小学,并在那儿度过少年时代。他从小就对昆虫等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里山的森林与河流,栖居着蝴蝶、蜻蜓、独角仙、翠鸟、河蟹等各种各样的动物,理所当然地成为他玩耍和探索未知的乐土。捕虫网、放大镜、标本夹,一直是少年松冈的忠实伙伴。除此之外,他还喜欢把美丽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细细描画在本子上,比如冲绳的枯叶蝶、青森县北半岛的白色猕猴、北海道冬季的角鹿、山梨县森林中的紫蝴蝶。“画下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习惯已成为松冈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开始了长达十数年的环球游历。对绘画的热爱,让他有机会成为一名自然绘本画家。他曾前往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在加勒比海岸边的热带丛林中,遭遇酣睡的白鼻浣熊、啄食花蜜的蜂鸟、耀武扬威的独角仙,见识到美丽的蓝闪蝶,并把它们的形象刻成了手彩铜版画。在新几内亚,他惊叹于前所未见的、世界上最大的鸟翼凤蝶。非洲草原上,他目睹了尽享天伦之乐的狮子家族、与眼镜蛇决战的勇敢猫鼬……所有这些,都保留在他珍藏至今的水彩画稿中。
在松冈一生的画作中,那些最为精美的部分,化作一系列广受赞誉的自然绘本,比如《奇妙的自然世界》《热带探险图鉴》《原始森林》;而幻想故事《驾驶机器人游世界》,其实是他对自己精彩行程的浓缩展示。在美国犹他州,松冈被霸王龙的化石深深震撼,《驾驶机器人看恐龙》《恐龙探险图鉴》的创作,与这次犹他之行颇有渊源。松冈还喜欢大海,常常到海边潜水观察,悉心描绘海葵、海藻、藤壶等浅海生物,于是有了与浅井稔合作的《海边的动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命之年的松冈最终把一颗热爱旅行的心落在了故乡新泻,建立了绿色工作室,在春天的林地中采摘野菜和蘑菇,带领爱好自然和绘画的人们一起漫步在大自然,感受自然、描绘自然。如今在川口,松冈的绿色工作室门前,一只穿着红色雨靴的小雨蛙,高举着工作室的牌子,似乎在向人们昭告松冈的创作理念:感受自然,让艺术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悄然诞生。而松冈近年来的“小爱好”——漂流木工艺品,恰恰是这种创作理念的写照。
在松冈看来,“用海上漂流来的废弃木头制作小玩意儿,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漂流木经过海水的打磨,产生了奇妙而优美的图案与流线:一块青黑色浮木,上面有一些圆圆的斑痕,像极了鱼的鳞片,于是,刻出尾鳍,为它画上泛起红晕的脸,就成了美人鱼;将一根长长的浮木稍作雕凿,涂上明亮的黄色彩漆,画上黑色斑纹,对峙的豹猫和美洲豹就出现在眼前;一块白漆剥落的窗框边角料做成的鸟,看上去孤独而忧伤;手持网兜捕捉蝴蝶和蜻蜓的男子木雕,像极了年轻时的松冈自己。这个“漂流木艺术俱乐部”里面,还包括松冈第一次去非洲时,在酒店花园里散步时发现的一条正在捕食蟋蟀的变色龙。
说到底,正因为松冈达英是一个真正热爱大自然的人,他描绘的花草、虫鸟和野兽,以及手制的漂流木工艺品,才看起来分外生动逼真,拥有自己的灵魂和生命。他曾说,年轻的时候,只要有人夸他画得像,他就觉得很高兴;但是,40岁以后,他领悟到,除了真实正确的描摹之外,还必须把亲眼所见的感动传达出来。当美妙的自然事物成为精致的水彩画,同时也意味着,将观物者看到这些自然造物时的愉悦心情定格在画纸上——松冈笔下的生物,都曾蒙受他温暖眼神的注目,“也唯有这样的自然绘本,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然界真实的生态、引发他们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