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我
ライオンとぼく
文 : [日] 垂石真子      图 : [日] 垂石真子      译者:彭懿
日本图书馆协会选定读物
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 ISBN:978-7-5502-4633-1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品牌 :启发文化
  • 开本 :16
  • 包装 :精装
  • 定价 :33.80 元
前往购买:

00:0000:00
推荐理由

自然是动物和孩子的共同天性。缺乏了自然和自由的孩子,就缺乏了想象力、创造力,甚至会影响孩子身心的正常发育,剥夺孩子乐观向上的积极性。培养活泼向上的宝宝,从本书开始。

日本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第十一届亚太地区出版者协会图书奖翻译铜奖获得者彭懿老师倾情翻译、推介!

内容介绍

《狮子和我》是启发精选国际大师名作绘本系列之一,适合2岁以上儿童阅读。

小男孩儿“我”和狮子是好朋友,“我”最喜欢狮子,狮子也最喜欢“我”,他们经常在一起兴高采烈地玩耍。有一天,“我”让狮子来家里做客。可是,爸爸、妈妈、姐姐对狮子却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看着狮子的可怜样儿,“我”难过极了,终于,“我”再也忍受不了了……教孩子学习礼仪固然重要,尊重每个孩子的自然属性尤为重要,因为,这与他的快乐直接相关。

精彩书评

《狮子和我》里的狮子知道了如果自己举止不端庄,就不会被人类待见,于是就按照人类说的去做。人类很高兴,可“我”和狮子的心情却极为压抑,终于爆发……这部绘本告诉我们:活得更加像自己,活得更加自由自在,这也才是活着的意义!                                           

——日本故事教育联合会会长、绘本讲读学校校长、剧作家    浜岛代志子

我喜欢狮子,就是因为他本来的样子。看完后,感觉这本书告诉了我非常重要的东西。也向憧憬“大”动物的孩子推荐这部绘本。

——日本“绘本导航”网站总编    矶崎园子

谈到画面的欣赏,其实画材起着微妙又重要的作用。很多孩子不太愿意用彩色铅笔,觉得它过于普通也不像水彩笔那样鲜艳、色彩冲击力强。但是,在这部《狮子和我》中,再也没有比彩色铅笔更适合表现那微风吹过花草间的感觉,表现阳光温热的感觉,表现毛发柔柔的质感、温馨轻松的氛围以及微妙的心理变化了。让我们带着重新认识彩色铅笔的眼睛,追随着“狮子”和“我”这一对好朋友一大一小的两行脚印走进故事中吧。                      

——儿童美育工作者    李雪梅

初次读到《狮子和我》这个绘本故事,我就从书中那只努力扮乖的狮子身上,看到了自家猴儿子的影子。话说这位小同学最近正在闹情绪呢,不想上幼儿园。他说老师总是批评他在几件事上表现不好,比如:咬指甲、扣鼻子、翘椅子、吃饭太快太多……瞧瞧,这位小同学简直就是这只大狮子的现实版啊!       

——儿童阅读推广人    圣孙鹏

真正喜欢的,是你本真的模样——这是这个绘本告诉我们的。狮子为了自己特别喜欢的朋友,非常努力地讨好朋友的家人,样子非常可爱,却又让人感到有些难过。最后看到狮子终于忍不住怒吼的样子,女儿竟会摸着绘本上的狮子头,嘴里说着“好了好了,没事了”,那样子分明在告诉狮子“没关系,做自己可以哦!”我在旁边看着,心里充满了温柔的感动……

——日本读者

感觉这本绘本与其说是给孩子写的,不如说是给我们大人的。看过后反思,这里面的爸爸、妈妈、姐姐跟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对孩子不是一样有矫枉过正的一面!孩子生龙活虎本来的样子也常会遭到我们的破坏不是!这本书可以放到案头,经常翻一翻,提醒自己。

——日本亚马逊读者

内页展示
垂石真子

垂石真子,日本著名童话插画家、绘本作家。1952年出生于神奈川县茅崎市,在日本出版作品70余本,其中作品《我戴上了眼镜》还荣获了日本剑渊绘本之乡美羽乌奖及每日新闻社、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主办小学生读后感比赛课题图书。主要绘本作品有《狮子和我》《好大的红苹果》《“儿童之友”系列:我没生病》《我戴上了眼镜》《圣诞老人的来信》《我没有生病哦》《去月亮上取牛奶的猫》《小美的一天》《森林的礼物》等。


  • 图文赏析 《爱他,包容他》
    作者:李雪梅 儿童美育工作者

    人的一生会遇见多少种朋友?有的朋友聪明、有的朋友质朴、有的朋友乖巧、有的朋友有趣。当然,人无完人。欣赏一个朋友,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爱一个朋友,当然也要包容他小小的瑕疵,因为这样的朋友是天然的嘛。就像很多老师都曾有的感觉:他们从不真正讨厌班里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那些孩子或许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他们单纯、率性、爱帮助人,而且也最懂珍惜与感恩—多少年后,对老师念念不忘的,也许就是这些当年耗尽老师心血的孩子。


    交朋友其实交的是自己。在对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己欣赏的特质;或者在对方的身上,看到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朋友不分种族,无论贵贱,就像《狮子和我》这个绘本—封面上,主人公可以惬意地枕在大狮子朋友的肚皮上,狮子也以自己最放松的姿势享受着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多么奇妙!


    谈到画面,其实画材起着微妙又重要的作用。很多孩子不太愿意用彩色铅笔,觉得它过于普通。而且就是用再大的力气,也不可能像水彩笔那样鲜艳、色彩冲击力强。但是正如我们会有不同的朋友一样,画材也各有各的不同。仔细想想,再也没有比彩色铅笔更适合表现微风吹过花草间的感觉,表现阳光温热的感觉,表现毛发柔柔的质感、温馨轻松的氛围,以及微妙的心理变化了。


    让我们带着重新认识彩色铅笔的眼睛,追随着“狮子”和“我”这一对好朋友一大一小的两行脚印走进故事中吧。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扉页的书名下挂在衣架上的一件大衬衫,看着那解开的领带、厚重的皮鞋,读者会有一点点反应不过来:怎么了?这是大人的衣服啊,是爸爸下班了?想知道吗,这是一个伏笔。而且我们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令人不那么愉快的伏笔,一种温柔的桎梏。


    “我和狮子是好朋友。”哦哦,妈妈一定想不到吧?虽然“我”很小,虽然狮子很大,而且看起来有一些不可思议—朋友嘛,当然什么风格都有的。况且,你不觉得他蓝蓝的眼睛很温顺?反复叠加的细细笔触使得狮子红红的鬃毛看起来很温暖?它蹲坐在那里,一派呆萌;和我玩儿起来,又是那样的开心。朋友间最需要的是真心。阳光、快乐、高大、温暖,在“我”的眼里,狮子是无可挑剔的好伙伴,若有若无的色彩也把这种轻松惬意的感觉发挥到了极致。


    但是见家长就另当别论。所有的家长都愿意用高度客观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朋友。在家长的眼中,当然看不到孩子和朋友们的“同甘”,也看不到他们的“共苦”,他们看到更多的是外表、是礼仪,以及透过外表和礼仪所反映出来的家庭出身。所以你看,规规矩矩地说着“初次见面,我是狮子”,惴惴不安地站在大门外的狮子简直和本来的它判若两样—同样是蓝蓝的眼睛,眼眶造型的变化使得它的目光中充满犹豫;同样是上弯的嘴角,却画得硬硬的,让人不禁觉得,这微笑是固定在脸上的;连捧着紫色小花的手,也虚扣得很不自然。但是家长(包括姐姐这个小家长)却像法官一样,一脸的趾高气扬与挑剔、不屑:“一脚烂泥,头发也是乱蓬蓬的”“手也不洗,快换上干净的衬衫”“不要咔嗒咔嗒地摇椅子、不要嘴里塞着吃的东西说话”……铺天盖地的规矩让威猛快乐的狮子变得扭捏、怯懦、无所适从。


    作者通过很多刻意放大的细节画面,将这种紧张感呈现在读者面前。你仔细观察没有—绝望地伏在餐桌上的凌乱的狮子头,让我们看到他那颗凌乱的心;还有紧张又小心翼翼地撑在桌沿上的手肘、颤颤巍巍向上提着气的尾巴尖;还有,别人穿着拖鞋的脚都是安逸地放在地板上,只有巨大的狮子的脚却谨慎地提着,只用爪子的前端轻触着地面……这样的细节表现非常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画面:高空上走着钢丝的杂技演员,手里还擎着火苗摇荡的蜡烛,唯恐轻轻一阵风就把它吹熄了。


    是的,蜡烛熄灭了还可以点燃,友谊熄灭了可不容易点燃了。而且,怎么可以因为别人的眼光不做自己!难道就为了别人的微笑,就要把自己纠结成一个“四不像”!狮子为了“我”,可以一忍再忍,但同为好友,“我”怎么能看它受这样的委屈!看,随着“我”的一声怒吼,彩色铅笔终于也显现出难得的刚劲与威猛,柔柔的曲线变成了有力的直线,下笔的力度展现着狮子下决心的力度—扔掉衬衫、领带,让各种不合理的规矩见鬼去吧!冲出樊笼,外面有“好舒服的风啊!”在他们冲出家门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又恢复到之前的轻松惬意。


    “我最最、最最、最最喜欢狮子了!”因为什么?不仅仅因为他阳光、快乐、高大、温暖,而且因为他勇敢,敢于克服世俗的眼光,为了“我”去做应该的自己。就像笔者前面说的,交朋友其实交的是自己,是在对方的身上,看到自己欣赏的特质和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也许正因为小主人身边规矩的众多,才让他格外欣赏天然去雕饰的狮子。


    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毕达哥拉斯说:“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所以,像《狮子和我》这样的绘本与其说是在引领孩子的成长,毋宁说是在亲子阅读中引领父母的成长。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的是真心的自由,而不是世俗的桎梏;对于孩子的朋友,我们需要的是细腻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模板。


    收起
  • 爸爸导读 《别把狮子变小猫儿》
    作者:圣孙鹏 儿童阅读推广人

    小男孩儿“我”有个最好的朋友—狮子,可不是毛绒玩具啊,那是一头高大威猛、鬃毛蓬松、活蹦乱跳的雄狮。当然,在绘本的世界里,这不成问题。小男孩邀请狮子去家里做客,和他的家人一起喝茶吃点心,这也不成问题。“我”把狮子介绍给他的爸爸妈妈,还是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爸爸挑剔狮子的脚底太脏、头发太乱,妈妈责怪狮子手没洗、口没漱,姐姐批评狮子摇椅子、边吃东西边说话。于是,为了迎合大人的要求,狮子不得不梳好头发、蹬上皮鞋、穿起衬衫、扎紧领带、抬起屁股、闭上嘴巴……一只大狮子,终于被大人们“教育”得像一只小花猫一样乖巧了。然而,狮子的好朋友“我”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喜欢的可不是这样的狮子……


    初次读到《狮子和我》这个绘本故事,我就从书中那只努力扮乖的狮子身上,看到了自家猴儿子的影子。话说这位小同学最近正在闹情绪呢,不想上幼儿园。他说老师总是批评他在几件事上表现不好,比如:咬指甲、抠鼻子、翘椅子、吃饭太快太多、不会系鞋带、不会叠被子……瞧瞧,这位小同学简直就是这只大狮子的现实版啊!


    不仅是幼儿园老师,几乎所有的大人在给小宝宝“挑刺儿”“找碴儿”这方面,眼光都很犀利。你看书中的爸爸,见到狮子的第一面,居然完全无视狮子笔挺的站姿、紧张的表情、萌萌的眼神,以及精心准备的小花儿,而是立刻就发现了他脚上的烂泥和乱蓬蓬的头发。明明需要仰视高大的狮子,爸爸却保持着那种大人对小孩儿惯用的居高临下的神态和语气。再看妈妈,很不耐烦地眯缝着眼睛看人,立刻就发现了狮子脏兮兮的手指甲。甚至“我”的姐姐也早已融入到这种氛围当中,一张嘴就是“纪律委员”式的口气。


    再仔细看看,我们会发现,其实这只大狮子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在去朋友家做客的路上,他很有心地摘了一朵美丽的小花当礼物,这说明他并不是大大咧咧地去串门,而是很重视这次登门拜访。他毕恭毕敬地出现在大人们面前,并一次次地遵从他们的要求,这说明他非常希望给大人留下一个懂礼貌、乖孩子的好印象。然而他毕竟是狮子,无论如何也变不成小花猫啊。


    当孩子努力想做好却差一点点做不到的时候,也往往是他们脸皮儿最薄、自尊心最脆弱的时候,如果这时再遭到大人无情的批评,他们幼小的心灵当然就难以承受了。这其实也就是我家猴儿子不想去幼儿园的原因。回过头想想,我在吐槽幼儿园老师的同时,自己何尝不是也经常犯和书中小男孩儿的家长一样的毛病呢?这个毛病其实源于大人们一种普遍的心态,形象点儿说就是—硬要把狮子驯成小猫儿。


    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8点吃完饭,9点就饿;眼泪还没干就能笑得合不拢嘴;碰见了喜欢的东西拔不动腿;在外面玩疯了别想揪回家;一天换三次衣服都没个干净样儿。孩子就是孩子,在他们身上,优点总是与缺点相伴共生,最让你头疼的毛病往往也就是他们身上最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就像绘本世界里描绘的那样: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却老爱闯祸,比如大卫·香农笔下的大卫;有的孩子活泼好动却毛手毛脚,不是碰翻这个就是打碎那个,就像乔伊·考利笔下的邋遢虎;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却经常提非分的要求,就像那只想开巴士的鸽子;有的孩子自信满满却总是表现过头,就像戴高帽子的猫;有的孩子对户外的天地充满兴趣却一玩儿高兴就忘记了时间,比如迟到大王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


    回想我们遥远的童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才真是白驹过隙呢,还没玩够,我们就大了,懂事儿了,套上夹板儿了。如今自己的孩子正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小少年,我倒真想成为他眼中的“大狮子”,和他一起玩得一身泥,好吃的一掰两半儿,躺在草地上睡午觉,骑在树杈上聊天儿,这样的日子也得珍惜才好。


    至于我们希望孩子能学会和养成的种种礼仪,懂礼貌啦,讲卫生啦,守秩序啦,爱分享啦,还有保持安静、注重仪表什么的,这些本身都没有错。只是我们在教孩子这些事儿的时候,应该学会一个姿态—单膝着地,和孩子平等交流的姿态;具备一种眼光—善于观察到孩子的内心愿望和点滴努力的眼光;保持一颗平常心—“我就喜欢这样的你”的爱心加“孩子你慢慢来”的耐心。孩子总会长大,如同水边的树,如同春华秋实,不会比自然规律更慢,也不会像主观愿望那么快。总有一天,你家的“大狮子”“邋遢虎”“小怪兽”会突然变成一个让你都有点认不出的谦谦君子的。


    本书的作者垂石真子是日本著名的童书插画家,与角野荣子、今村苇子等作家都是长期合作的搭档,她自己也创作绘本,在日本共出版作品70多部。垂石真子的画风属于小清新的风格,活泼自然中带着点儿淡淡的温暖和甜蜜,但有时也可以蕴藏复杂的情绪和巨大的力量。本书中,小男孩儿“我”再也忍受不了大人们对狮子的驯化时,画面中边走边哭的“我”呈现一种剧烈风化的视觉效果,暗示着主人公的心情已凌乱到无法收拾的地步。翻过页来,狮子爆炸式的鬃毛占据了整个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狂暴的吼声仿佛近在耳边。再一翻页,情绪又突然变得滑稽而放松,狮子扔衬衫、挠头发、塞蛋糕、甩皮鞋,一系列动作和表情顽皮又可爱,这让大读者们可以释怀:狮子其实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