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和坏小子
The Elephant and the Bad Baby
文 : [英] 艾尔弗丽达•维庞特      图 : [英] 雷蒙•布力格      译者:漪然
画家曾两度获得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
  • ISBN:978-7-5502-2050-8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品牌 :启发文化
  • 开本 :16
  • 包装 :精装
  • 定价 :39.80 元
前往购买:

00:0000:00
推荐理由

本书画家曾两度荣获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

一个所有小孩和大人都会喜欢的经典故事,《雪人》作者雷蒙•布力格又一精彩作品,画面热情洋溢也诙谐幽默。 


内容介绍

《大象和坏小子》是启发绘本馆已出版的启发精选世界优秀畅销绘本系列之一,适合3岁以上儿童阅读。从前,有一头大象出去散步,遇见了一个坏小子,问他“你要不要去兜风呀?”坏小子回答:“要。”一路上他们经过了冷饮摊、肉铺、糕点房、餐厅等等,为什么没经过一处就会多一个人追他们呢?到了最后,坏小子回到了家,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坏小子的妈妈热情地招待了大家。吃饱了之后,大象带着大家穿过大街,而坏小子呢,已经上床睡觉了。

精彩书评

这个故事,其实并不只是“好玩”那么简单。作家和画家想要告诉孩子的东西,就那么亮晶晶地在文字和画面里闪着光,自然得像是夜晚总会出现在天空中的星星,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和眼睛。恐怕没有哪个孩子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会不愿意对别人友好地说声“谢谢”,就像没有哪个孩子在读完《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之后,会不明白去看牙医是一件连鳄鱼都害怕的麻烦事。

读到这样的故事,我总是忍不住感叹:这样的故事,真是送给童年最好的礼物。

——周英  儿童文学博士


内页展示
艾尔弗丽达•维庞特

艾尔弗丽达•维庞特,英国儿童文学作家、教师。艾尔弗丽达 • 维庞特是她的笔名,原名为艾尔弗丽达 • 维庞特 • 法尔兹,1902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1994年去世。艾尔弗丽达的创作很丰富,代表作品是分别出版于1948年的《黎明的云雀》(The Lark in the Morn)和1950年的《翼上的云雀》(The Lark on the Wing),后者更为其摘得著名的卡内基儿童文学奖,并或英国年对最佳童书的提名。艾尔弗丽达与雷蒙 • 布力格曾合作出版了两本绘本,分别是出版于1965年的《史蒂薇》(Stevie)和1969年的《大象和坏小子》,第二本一直深受大小读者的喜爱,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雷蒙•布力格

雷蒙•布力格,英国著名绘本作家、漫画家。1934年1月出生于英国伦敦温布尔顿。他为孩子创作的第一本绘本是《奇妙的房子》(The Strange House),不过,最初使他声名鹊起是他的第四本作品《鹅妈妈故事集》(The Mother Goose Treasury),并为其摘得个人的第一枚凯特 • 格林纳威大奖(1966年)。


代表作品还有1973年第二次获得凯特 • 格林纳威大奖的《圣诞老爸》(Father Christmas)和1982年出版的《当风吹来时》(When The Wind Blows)。当然,真正让雷蒙成为家喻户晓的创作者,是1978年出版的无字绘本《雪人》(The Snowman),这本作品感人至深,传播广泛,还被改编成动画电影,几乎每年圣诞节大小读者都会特别回味一次。


  • 图文赏析 《“谢谢”,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作者:庄维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大象和坏小子》是艾尔弗丽达·维庞特与雷蒙·布力格共同创作的作品里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堪称经典。


    骑上旋转木马欢乐地驰骋,是大多数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要是骑上一头飞驰的大象呢?而且这头大象还能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用长鼻子到镇上形形色色的小店取来冰激凌、棒棒糖等等孩子们喜欢的零食,想象一下这种感觉,就会觉得很神奇吧。可是,如果忘记一个有魔力的字眼,温驯的大象也会冷冰冰地来个急刹车,幸福顿时烟消云散。希望美梦再次降临,关键在于学会使用这个有非凡魔力的字眼:“谢谢”。


    虽然这本图画书早在1969年就问世了,对读者而言,至今依然妙趣横生、充满魅力。绘本大师雷蒙·布力格为这个读起来朗朗上口、如音乐般有重复旋律的故事设计了鲜明的画面节奏、富有戏剧性的强烈对比、生动活泼的细节和无处不在的幽默,翻页之间,我们不难看出插画家对故事独特的视觉诠释。


    故事的大多数场景采取了相似的对比结构:左页满版彩图,右页采用简明的黑白线条进行夸张展现。彩色的写实场景与黑白的漫画式手法,一左一右、一繁一简,也在一静一动之间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张力。在看似重复的画面结构中,对比的力度与运动的速度逐步增强,同时画面与文字之间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呼应关系。仔细观察整个故事的画面节奏,角色由静而动、出场的人物角色渐渐增多,运动速度逐步加快,越来越快,最后骤然停止,营造出扣人心弦的故事高潮。在坏小子学会说“谢谢”以后,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原本怒气冲冲的所有角色集体回归、安坐、回家、入睡。在故事线索由静入动、由动归静的发展节奏中,高潮部分显然经过精心设计,并置于故事的黄金分割比例位置。


    具体到单个场景,重复的画面节奏中时刻蕴含着变化。左页的彩色画面着力描绘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一辆冷饮车、一间肉铺、一间琳琅满目的糕点屋、一家即将开张的快餐厅、出售各种饼干的杂货店和十分诱人的糖果店。无论到了哪儿,大象总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伸出长鼻子取来小男孩想要的零食,而且动作越来越灵敏,手法越来越隐蔽,以至于主人们一开始似乎完全没有觉察这个庞然大物的所作所为。


    可是只要当我们把目光从安静的左页移到右页画面,就会看见一幕截然不同的场景—疯狂追逐游戏开始:大象背着坏小子“砰咚咚、砰咚咚、砰咚咚”地穿过大街,后面跟着气势汹汹的店主,一个、两个……越来越多。插画家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惟妙惟肖地向我们展示了每一位店主的穿着打扮、年龄神态以及拼命追赶、恨不得插翅而飞的滑稽姿态。细细品味,总能让人忍俊不禁。


    在大象伸出长鼻子偷拿苹果那个场景,这种动静对比的视觉效果达到了顶峰:左页是整整齐齐、摆放有序的水果车,旁边站着衣着整齐、悠闲地抽着雪茄的摊主。再看右页画面,打着领带的摊主就加入了全力追逐大象和坏小子的行列,连雪茄都没来得及扔掉。紧接着,更加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大象突然停下脚步。猝不及防的坏小子骨碌碌滚到了地上,后面追赶的人也来不及收脚,在偌大的象臀后面全都“哐当”撞到了一块儿。在这个跨页,大象一动不动的巨大身躯与乱成一团的人影,不仅在大小上形成对比,也让我们看到一静一动的强烈对比。看到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读者开怀大笑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匆匆站定之后,大家都气呼呼地抱怨“这小子连一句谢谢都没说”。似乎所有人都不再在乎大象和坏小子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坏小子忘记了什么。自始至终,大象满足了孩子的各种愿望,帮他拿这拿那,孩子却一次也没有说过“谢谢”。大象的长鼻子和众人的手臂都直直地指向坏小子,这时,坏小子缩成一团,开口说道:“谢谢啦!我想回家找妈妈!”


    “谢谢”二字的魔力立刻显现出来:没有这个字眼,骑着大象梦境般的快乐瞬间就会烟消云散,跌入被众人包括一头大象谴责的噩梦。学会说“谢谢”二字,大家可以再次成为好朋友,一起回到温暖的家,享受母亲做的美味茶点。


    直到故事结尾,答案才揭晓:“坏”小子,“坏”在哪里呢?从不说“谢谢”。


    经历了好玩的奇遇,坏小子进入了梦乡,也学会了说“谢谢”。


    亲爱的读者,您学会了吗?


    收起
  • 编辑推荐 《笑声一连串》
    作者:周英 儿童文学博士

    《格林童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公主,她冷若冰霜,谁也休想让她笑一笑。她的父亲为此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一个能让公主开心的办法。最后,他向全国宣布:谁能让公主露出笑脸,谁就可以娶她为妻。


    很多人试着去逗公主开心,可是公主连看都不看一眼。直到有一天,一个愣头愣脑的人出现在公主面前。他抱着一只金鹅,还有七个人在他身后寸步不离,东摇西晃地连成一串。原来,那是一只有魔力的金鹅。不管是谁,只要摸一摸金鹅的羽毛就会被黏住,无法逃脱。公主看到这个滑稽的场面,立刻哈哈大笑起来,笑个没完没了。


    这些人最后怎么样了?我们暂且不去理会。童话自有其逻辑,能将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稳妥地送到他们最合适的去处。我们只要知道,在这个故事中,那连成一串的七个人构成了一幅最好玩的画面,让笼罩在公主脸上的阴霾一扫而光。


    好玩,原来拥有这样的魔力。


    读完《大象和坏小子》,我一下子想起了这个故事。展开封面,在那头奔跑的大象身后,紧紧地跟着冷饮小贩、肉铺老板、糕点师傅、餐厅招待……数一数,哈,刚好也是七个!大象和身后的人们一路奔跑的滑稽姿态,让我们在开始读故事之前似乎就瞧见了故事的精彩,也预知了即将收获的笑声。


    的确,在故事刚刚开头,当圆滚滚的大象出现在胖嘟嘟的坏小子面前,稳稳地停住脚步,盯着他看,认真地问他要不要去兜风的时候,阅读这个故事注定就是一场让人笑声一连串的狂欢。


    从大象伸出长鼻子,把坏小子卷起来放到自己背上那一刻起,故事就开始一路神采飞扬、一路天真烂漫。


    可接下来,大象和坏小子在大街小巷上“砰咚咚、砰咚咚、砰咚咚”地奔跑和嬉闹,就像大象歪斜的姿态那样让人担心,不知道这样跑下去,他们还要闯下多少祸、惹恼多少人。


    不过,就像你知道的那样,这是一个可预测的故事。在这样的故事中,情节重复推进,之后,总会有一个精彩的转折,让一切的喧腾都戛然而止。会讲故事的作家,就像是会念咒语的魔法师,挥一挥魔杖,就能让情节错落出别样的精彩。


    当我们看到坏小子从大象身上摔下来的那一瞬间,仿佛听到作家和画家一起念了声“咒语”。有人说一本好的绘本,即便遮住文字,你也能从画面中读出所有的故事和精彩。很多人将其当作辨别优秀绘本的信条,在这本书中似乎并不适用。仅就这个情节来说,如果没有文字的叙述,我们固然能从画面中读到幽默、读到细节,可是我们怎么能知道大象为何突然停住奔跑的脚步?如果没有文字的交代,我们固然能读出快乐、读出色彩,但是我们怎么能明白大象为何又一次奔跑起来?


    每一本绘本都有其独特的“魔法方程式”,只有去认真解析,才有可能知道答案。就像这本书中的坏小子,只有认真地对大家说出了“谢谢”,才真正拥有了他想要的一切。 


    读到这里,我们大概都会会心一笑:这个故事,其实并不只是好玩那么简单。作家和画家想要告诉孩子的,就那么亮晶晶地在文字和画面里闪着光,自然得就像是夜晚总会出现在天空中的星星,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和眼睛。恐怕没有哪个孩子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会不愿意对别人友好地说声“谢谢”,就像没有哪个孩子在读完《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之后,会不明白去看牙医是一件连鳄鱼都害怕的麻烦事。


    读到这样的故事,我总是忍不住感叹:这样的故事,真是送给童年最好的礼物。它们能让我们看到想象力的飞驰,看到童心的大游行,看到作家和画家怎样用心地织好一条条柔软的毯子,把童年温暖地包裹起来。


    而这正是为孩子们创作的人们所能给予童年、给予世界的最美好的情怀和温暖。


    阅读着这些故事的孩子们,一定会体会到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温暖。而在他们成长的路上,也一定会因为有了奔跑的大象、追赶的人群、端上桌面的茶点而留下笑声一连串。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