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莉薇游威尼斯
Olivia Goes to Venice
文 : [美] 伊恩•福尔克纳      图 : [美] 伊恩•福尔克纳      译者:范晓星
  • ISBN:978-7-5596-2212-9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品牌 :启发文化
  • 开本 :16
  • 包装 :精装
  • 定价 :45.80 元
前往购买:

00:0000:00
推荐理由

★重磅惊喜!风靡全球的小猪奥莉薇又来啦!

★大开眼界的威尼斯之旅,欢笑不断的家庭亲子游

★美国《纽约时报》畅销图书!美国《出版者周刊》星级评论!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推荐!

内容介绍

奥莉薇一家去威尼斯度春假,那里到处都是美食和美景。他们吃了一份又一份吉拉朵、游览大运河、参观圣马可广场、乘坐贡多拉……从不安分的奥莉薇又惹了什么麻烦?她在威尼斯留下了怎样的特别回忆?在这本书中,威尼斯璀璨深厚的人文景观与奥莉薇天马行空的想象交织,让人印象深刻且回味无穷。

精彩书评

"精力旺盛的奥莉薇回来了……和之前的系列一样,这个好玩的故事令人愉快。"

--美国《出版者周刊》

"毫无疑问,奥莉薇的粉丝将享受这场猪小妹的新冒险!"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

这本书基本上把威尼斯的所有著名景点都呈现出来了。比如S形大运河两旁风格多样的建筑,可以说鲜活地展现了威尼斯的建筑发展史,还有承载了许多传说的叹息桥、里阿尔托桥……

--大老猫(建筑师、童书爱好者)

内页展示
伊恩•福尔克纳

伊恩•福尔克纳身兼舞台设计师和艺术家,曾在纽约大学、帕森设计学院、奥蒂斯艺术设计学院学习艺术与设计,与知名的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一同工作,替纽约市芭蕾舞团做服装及舞台设计,为旧金山歌剧院和英国皇家歌剧院担任舞台设计,还为《纽约客》画过无数的插图和封面。


《奥莉薇》是伊恩的第一本儿童绘本,本来是送给小侄女奥莉薇的即兴随笔,结果一鸣惊人,名列《出版人周刊》年度畅销绘本第四名,至今仍居《纽约时报》每周畅销绘本榜,还为他赢得2011年美国凯迪克大奖银奖。


  • 图画赏析 《威尼斯快乐之旅的几个谜团》
    作者:大老猫 建筑师、童书爱好者

    活力四射的小猪奥莉薇又来啦,这是作者伊恩•福尔克纳第六次将奥莉薇搬上绘本。这次,奥莉薇和家人利用假期去了国外,在著名的“水城”威尼斯进行了一番畅快的旅行。


    整个故事非常有趣。作者伊恩•福尔克纳小时候曾经去威尼斯游玩,一到那里就被这座水上名城迷住了,由此诞生了现在这篇故事,据说里面的情节还是根据他自己的经历创作的。


    与以往的作品相比,这本绘本在创作手法上丰富了许多。在第一本《奥莉薇》中,伊恩•福尔克纳只使用了三种颜色,即黑、白、红,而且为了突出画面主体,他采用的是漫画式画法,除了根据情节需要对个别画面进行整体描绘外,其他部分几乎全部留白。随着同系列的作品陆续出版,他的画功也逐渐完善和丰富。由于《奥莉薇游威尼斯》需要很多城市景观做背景,于是伊恩•福尔克纳大量采用拼贴手法(这种手法在欧美家庭十分流行,很多孩子都喜欢将画报上的图案剪裁下来,再拼贴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就连许多后现代艺术家也沉迷此道)。


    伊恩•福尔克纳以前曾少量使用过拼贴,这次他的方法比较简单,将威尼斯实景图片做成老照片的效果,仅保留了灰白色、陶土色、砖红色、淡黄色、粉橙色等建筑物的基本颜色,然后进行简单拼贴,这样不但能全面表现景物,而且即使人物在画面中占的比例极小也不会受到影响,甚至还能衬托和突出人物。


    这本书依然是以奥莉薇的视角看世界,不过由于整个旅行的信息量太大,看起来好像有些碎片化,有些内容没有展开描述,留下了不少小谜团。我们在大笑之余,不妨也来研究一番吧:


    1.为什么奥莉薇在书“里”和书“外”衣服穿得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奥莉薇从始至终都穿着她那件醒目的红白条纹连体衣,视觉效果非常棒,就连环衬和书脊上也设计有这种线条,起到了加强效果。我们在奥莉薇整理行李箱的画面上,看到箱子里都是一样的衣服,大概作者等着有小朋友问“他们出去那么多天都不洗澡换衣服吗?”然后说:“瞧,他们当然换了,只是式样相同,你看不出来罢了!”


    有些细心的小朋友可能会发现,封面、封底和扉页上的奥莉薇并没有穿这件红白条纹服装,而是穿着贡多拉船夫那样的蓝白条纹服装,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也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首先,奥莉薇是个小姑娘,她是不可能有力气撑船的(九百多年来,贡多拉船夫几乎都是由男性担任,目前只有一位女性船夫)。另外,封底她坐在圣马可广场雕像上吃冰激凌的场景在现实中也不可能出现,因为那座雕像非常高大,奥莉薇根本爬不上去。所以说,作者是把穿蓝白条纹服装作为一种心愿表达,就像喜剧电影首尾的片花,多少带着不实际的戏谑成分。


    2.在威尼斯可以下水玩儿吗?


    当奥莉薇准备把自己的潜水用具和滑水板装箱子的时候,妈妈立刻阻止了她。奥莉薇天真地说:“妈妈,不是说威尼斯是一座水里的城市吗?”看来奥莉薇把威尼斯理解成了一座水下城市,以为需要潜到水下才能游览呢。那么,在威尼斯真的不能下水玩儿吗?


    这里我们不妨学习一点儿关于这座城市的小知识。威尼斯是由上百个小岛和上百条河道组成的,据说当地人最初是为了躲避外族入侵才选了这么奇特的地方建城。因为这里土质松软无法建造房屋,所以威尼斯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将无数的木桩打到泥里,在上面铺上石板,形成一个平台,再在上面盖房子。河道就是这里的公路,人们不论去哪里都要坐船,很多河道其实很浅,碰上潮汐时经常会露出里面的淤泥,所以想在这里潜水是不可能的。不过,想滑水还是可以的,但奥莉薇的妈妈可不一定答应啊!


    3.奥莉薇在机场过安检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开心?


    这本书在问世后,曾经因为这一页画面引发了读者的激烈争论,甚至有些奥莉薇的忠实读者因为这个画面感到非常失望。有人认为作者“疯了”,面对检查武器这么严肃又重大的事,奥莉薇却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也有人说,对一个孩子都查得这么严格,真是小题大做,不成体统。他们说的也许都有道理,但大家可能忘了,这个故事是讲给小朋友听的,奥莉薇是个只有几岁的小姑娘,用大人的逻辑去解读就偏离了故事的设定。很多事情在奥莉薇这么小的孩子眼中是无法理解的,对她来说,出远门旅行是件值得期待的大事,而过安检更是新鲜得不得了,如果真的能让金属探测器“嘀嘀”响起来,恐怕她会更加兴奋呢。


    4.为什么冰激凌几乎代表了所有的赞美?


    威尼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书里基本上把威尼斯的所有著名景点都呈现出来了。比如S形大运河两旁风格多样的建筑,可以说鲜活地展现了威尼斯的建筑发展史,还有承载了许多传说的叹息桥、里阿尔托桥……然而这些都“不重要”,重点是奥莉薇全家几乎一直在吃冰——激——凌!“吉拉朵(gelato)”的意思是意大利手工冰激凌,因为它太好吃了,有着感动各个年龄层人群的味道,所以成了意大利冰激凌的专属名称。要论文化内涵,吉拉朵肯定比不上圣马可广场和大教堂。但在奥莉薇的眼里,大概只有一边品尝美味,才能一边欣赏名胜古迹,所以她累的时候要吃一支,高兴的时候要吃一支,惊叹的时候也要吃一支。


    另外,大家一定还记得在《奥莉薇》里,奥莉薇把抽象派大师波拉克的作品大大“模仿”了一番。而在威尼斯,她又遇见了挂在里阿尔托桥上的提埃坡罗画展的横幅。提埃坡罗在威尼斯画派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不过他的作品以宗教和神话题材见长,画风厚重,恐怕奥莉薇要再吃好几个冰激凌才能消受得了。


    5.圣马可广场的钟楼真的因为奥莉薇塌了吗?


    旅行观光自然要选一选纪念品,书里出现的蕾丝、面具、水晶灯和香水都是威尼斯(或意大利)的知名产品,然而这些大人眼中的特产终究不是奥莉薇的风格,真正让她感兴趣的是圣马可广场钟楼上的砖,于是她把一块砖抽了出来想留作纪念。这在妈妈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谁会从旅游胜地背一块砖头回家呢?!虽然她“严厉”地要求奥莉薇把砖还回去,然而还是晚了:钟楼在缺失一块砖后摇摇欲坠,最后轰然倒塌,而奥莉薇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闯的祸,跟着家人平平安安地上了飞机,继续开始做她的美梦……


    当然,钟楼是不可能因为缺少一块砖就倒塌的,就算想抽出一块来都没那么容易。不过,圣马可广场的钟楼在历史上还真的倒塌过一次,作者大概就是由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灵感。通过这个搞笑的情节,他满足了奥莉薇那颗希望引人注目的小心思,也许这能弥补她没有买到纪念品的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