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墨西哥超现实主义女画家——弗里达·卡罗
本书是描绘弗里达·卡罗童年真实经历的传记图画书,了解弗里达·卡罗生平经历的人,无不感叹其炽热的生命力和奇异的绘画天赋。
弗里达·卡罗是墨西哥历史上才华横溢、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女画家,她一生中的创作有绝大多数是自画像,她常常使用墨西哥缤纷的色彩表达她浓烈的感情,也会用自己的服饰、宠物,甚至是水果来表达她的理想、情感和现实生活。作者在本书中,以颜色和画面忠实呈现出属于墨西哥和弗里达·卡罗的一切。
寻找自我的动人故事,关于创造力、希望和归属感
弗里达·卡罗一生历尽磨难,6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萎缩,18岁时又因车祸身体多处骨折,脊髓损伤,近乎致命,晚年因软组织坏死被迫截去右腿膝盖以下部位……但弗里达·卡罗不屈服于现实的打击,以绘画传递自己的心情,绚烂的色彩和画笔治愈了她,帮助她找寻到了心灵深处的另一种真实,弗里达曾把童年时光写成日记,时隔多年安东尼·布朗将它视觉化呈现,正是这本《小弗里达》。这是一个在逆境中寻找自我的动人故事,也是关于创造力、希望和归属感的独特故事。
通过阅读这位传奇女画家弗里达·卡罗的故事,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她的坚强和乐观,对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病痛和困难具有更强大的承受心理,而且这个故事也能够引起孩子对弗里达·卡罗的好奇心,让他们继续探索她的生平经历,甚至迷上给她的生命带来乐趣和惊奇的艺术世界。
同为超现实主义大师,看安东尼·布朗如何演绎小弗里达
在本书中,作者安东尼·布朗按照弗里达自画像的装束推演出一个具有个人特质的小弗里达形象:头顶插着虞美人花束,一身布满装饰纹样的墨西哥传统服饰。故事中她与想象的朋友相遇、相知的经历,即是一个儿童寻找自我的旅程,尤其当孩子感到“孤独、被忽视和拒绝”时,他们会向一个期盼已久的朋友和理想自我寻求解脱。
安东尼·布朗巧用“图式挪用”手法,将弗里达的原作融入绘本
图式的挪用,是创作中常用的艺术化手段,即以创造新的信息为目的,对原有图像进行加工和转译。该绘本中安东尼·布朗将弗里达的画作重新编排整合,以现实的笔触及细腻的画风,巧妙的将弗里达·卡罗的画作自然融合于图画中,颇为精彩。
本书以墨西哥超现实主义女画家弗里达·卡罗为蓝本创作,是描绘弗里达·卡罗童年真实经历的传记图画书。小弗里达6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卧床休养一段时间后,走路依然一瘸一拐的,受到了同龄小伙伴的嘲笑和排挤。她常常自己一个人玩儿,但是她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梦想自己飞起来了,她似乎在慢慢往下掉,掉向大地深处。在那里,她遇见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朋友,有了各种奇遇……她用画笔记录自己想象中的奇遇,她觉得自己很快乐!
这个故事充满希望,并呈现了想象的力量。
——《书商杂志》
你越多看这本书的插画,就越会发现这本充满梦幻色彩的绘本,给你揭示的内容太多,它值得无尽的赞誉。你就像是沉浸在弗里达·卡罗自己创作的图画中,画面中处处是呈现超现实主义的细节:有胳膊的仙人掌,用水果制成的飞机,那块炭黑石制画板背后的所有元素……不仅任何一个弗里达·卡罗的成年粉丝会喜欢这本书,孩子们也会因其关注欺凌、归属感、想象力和希望的主题而喜欢它。
——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
图像的表意功能丰富着作品意涵,图式的挪用又构建起绘本背后的艺术脉络,安东尼·布朗如同与弗里达·卡罗在一同创作。一本书薄薄数十页,却埋藏着共通的人生哲理,开启对自我的发现不妨先从读一本绘本开始吧!
——唐彦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插画系讲师
弗里达·卡罗一生磨难,6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萎缩,18岁时又因车祸身体多处骨折,脊髓损伤,近乎致命,晚年因软组织坏死被迫截去右腿膝盖以下部位……面对生活的艰辛、身体的痛楚,她依然写下了“生活万岁!”的感慨。我想是绚烂的色彩和画笔治愈了她,帮助她找寻到了心灵深处的另一种真实,绘画无疑是画家探寻自我的媒介!弗里达曾把童年时光写成日记,时隔多年安东尼·布朗将它视觉化呈现,正是你我手中捧着的这本《小弗里达》。
人物传记题材的绘本,通过图文叙事丰满角色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如同赋予角色第二次生命,同时还必须尊重史料,把控戏说的尺度。安东尼·布朗可谓是做足了功课,从画面色与形的设置,到构图的处理,皆有据可依,也将他对绘本创作的敬畏之心表露无遗。我们不妨从这两部分来挖掘一下该绘本图像背后的传奇人生。
“符号的内涵是能传递一种本质上不同于载体本身的信息,代表其他的东西,从而使自身得到充分的展开。”画面中出现的色与形皆是符号,它们形象地表达思维的存在,让红色可以代表热情,绿色可以代表自由,也让明月寄相思成为可能,让视觉的形象被转化为美好的祝愿。该绘本巧妙地使用到了色与形作为符号的价值,提升了读者对弗里达的认知。
【色】绘本前后环衬使用的颜色不同,玫瑰色与钴蓝各持一方,看似单纯的两种颜色却传递出浓烈的“弗里达属性”。墨西哥城南郊弗里达的故居(现在的弗里达博物馆),被称作“蓝屋”,蓝色的墙面、玫瑰色的门框,建筑中蓝色与玫瑰色交替穿插。弗里达在此出生,也在此故去,两种颜色浸润了她的人生。绘本环衬提炼出这两色,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阅读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蓝屋”中。双色的使用也与“找自己”的故事主题不谋而合,小弗里达的人生不是一种色彩,玫瑰色与钴蓝让她更加完整。
【形】 绘本中藏着的一只小黑狗,它是体现弗里达角色性格外化的重要手段。小黑狗或躲藏在仙人掌背后,或蹲坐在画面角落,有时只探出脑袋,有时只伸出耳朵。读者在阅读中易忽略它,但它依旧存在。联系弗里达早年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作品中黑狗指向对自我的怀疑与焦虑(丘吉尔也曾将内心的抑郁比作黑狗),在小弗里达找寻到另一个自我后,小狗的颜色变淡了,还露出了浅浅的微笑。该绘本核心在“发现自己”,如何向读者传递“发现”了的意识甚为关键。安东尼·布朗设置了许多符号化图形来启发读者,诸如眼睛、门、翅膀。眼睛是发现世界的第一步,爸爸照相机镜头上的眼睛、小弗里达白纸上的涂鸦眼睛,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否一样;门是敞开心扉的媒介,只有推开心门,才有接纳世界的可能;翅膀暗示飞翔的能力,而飞翔能有俯瞰的特殊视角,换一种角度会开启新的思维。
图式的挪用,是创作中常用的艺术化手段,即以创造新的信息为目的,对原有图像进行加工和转译。该绘本中安东尼·布朗将弗里达的画作重新编排整合,让品读绘本和品读人生并行,颇为精彩。为了让表述更清晰,我将弗里达·卡罗的油画创作和绘本中加工后的画面并置说明:
弗里达一生画过很多自画像,《自画像与荆棘项链和蜂鸟》(左)、《献给伊洛瑟医生的自画像》(中),两幅画的背景都是密集的灌木叶,弗里达头顶饱满的花装,荆棘缠绕在脖颈,这是成年的弗里达,那弗里达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安东尼·布朗按照弗里达自画像的装束推演出一个具有个人特质的小弗里达形象(右):头顶插着虞美人花束,一身布满装饰纹样的墨西哥传统服饰,画面中角色变化成稚气的孩童,荆棘则被移至画面背景,图式的挪用强化出了角色身份。
绘本中出现了弗里达的父亲,这位身着绅士服、蓄着八字胡须的父亲形象可不是随意塑造的,而是源自弗里达创作于1951年的作品《我父亲的肖像》(左)。安东尼·布朗几乎沿用了原画面的构图,增加了端坐在桌前为照片着色的小弗里达形象,又改变了父亲的动作,让父女之间的互动跃然纸面(右)。
扉页中的黑狗来自何处?这幅创作于1951年的《静物》(左) 或许是它的出处所在。另有一幅她在1954年临终前绘制的《生活万岁!》,静物中水果造型圆融、色彩灿烂,暗示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安东尼·布朗解构了《生活万岁!》中的画面,将果实拼接成故事中的飞机来对应描述梦想的文字,并将《静物》中黑色的小狗抽离出来,经过设计加工,使之成为表达角色心理外化的手段。
弗里达的人生经历让她时刻在找寻自我:童年时残疾留下的心理阴影;婚姻中受挫不断调整心态;陪同丈夫访问美国时对异国文化的反思……这一切都反映在她的绘画作品中,她常刻意将不同矛盾个体并置于画面,以此来强化视觉冲突。例如:《宇宙、大地(墨西哥)、我、迭戈和索洛托先生的爱的拥抱》(上)中将昼夜、日月、男女并置。又如《墨西哥与美国交界的自画像》(下)中将美国的工业文明和墨西哥的蛮荒原野并置。
该绘本中安东尼·布朗将此页面也设置成昼夜、日月并置,与弗里达绘画作品中惯用的手法一致,只是涉世未深的孩童眼中只有地平线上伫立的蓝色房屋。
在绘本中,当小弗里达找寻到另一个自己时,画面戏仿了她的原画作《两个弗里达》(左),原作中密云笼罩下的两个弗里达手挽手坐着,她们身着不同色彩的服饰,两颗心脏曝露相连,暗示出她们拥有共同的思想与情感。安东尼·布朗创作时保留了这一层意味,是为了更适合小读者们阅读,绘本版色调更加明朗,背景似褪去乌云绽放晴空的一瞬,原作中两颗相连的心脏被女孩手中的线所取代,她们面带微笑相视而坐,找寻到自我的欣喜感也随之绽放。
图像的表意功能丰富着作品意涵,图式的挪用又构建起绘本背后的艺术脉络,安东尼·布朗如同与弗里达·卡罗在一同创作。一本书薄薄数十页,却埋藏着共通的人生哲理,开启对自我的发现不妨先从读一本绘本开始吧!
参考资料:
弗里达·卡罗博物馆官方网站:http://www.museofridakahlo.org.mx/
文中图片说明:
①弗里达·卡罗:《自画像与荆棘项链和蜂鸟》,帆布油画,1940年
Austin (TX), Harry Ransom Humanities Research Center Art Collec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②弗里达·卡罗:《献给伊洛瑟医生的自画像》,纤维板油画,1940年
Private Collection
③弗里达·卡罗:《我父亲的肖像》,纤维板油画,1951年
Mexico City, Frida Kahlo Museum.
④弗里达·卡罗:《静物》,1951年
Private Collection of Dr. Samuel Fastlicht
⑤弗里达·卡罗:《宇宙、大地(墨西哥)、我、迭戈和索洛托先生的爱的拥抱》,纤维板油画,1949年
The Jacques and Natasha Gelman Collection of 20th Century Mexican Art and The Vergel Collection.
⑥弗里达·卡罗:《墨西哥与美国交界的自画像》,金属板油画,1932年
New York, Collection of Manuel Reyero.
⑦弗里达·卡罗:《两个弗里达》,帆布油画,1939年
Banco de México Diego Rivera & Frida Kahlo Museums Trust, Mexico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