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拔河比赛
Tug of War
文 : [英] 约翰•伯宁罕      图 : [英] 约翰•伯宁罕      译者:杨玲玲 彭懿
  • ISBN:978-7-5545-9098-0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品牌 :启发文化
  • 开本 :8
  • 包装 :精装
  • 定价 :59.80 元
前往购买:
推荐理由

《兔子的拔河比赛》改编自非洲民间故事,它讲述了一只弱小的兔子凭借智慧反击欺负自己的河马和大象的故事。作者以幽默诙谐的文字、极具个人风格的插画,诠释了人类对于智慧与蛮力的普遍思考。


故事开篇,黄绿交织的色调、自由肆意的笔触,瞬间将小读者带入充满野性与神秘感的森林。体态壮硕的河马和大象,与站在它们身旁的瘦小兔子形成鲜明对比,力量的悬殊一目了然。


接下来,约翰•伯宁罕用极为幽默的口吻娓娓道来。“可笑的长耳朵”“软弱的小傻瓜”“病病歪歪的小笨蛋”等一系列充满魔力的文字,将河马与大象的狂妄傲慢展现得淋漓尽致,轻易便调动起小读者的情绪。霸凌和欺辱实在令人气愤!


当拔河比赛开始后,约翰•伯宁罕通过几个远观及俯视场景,让小读者仿佛拥有了上帝视角。看着大象与河马的比赛逐渐陷入胶着状态,“他们比到了黄昏,他们比到了日落。”小读者就这样见证着充满智慧的兔子笑到最后,河马和大象被耍得团团转,实在畅快!这样关于智慧战胜蛮力的演绎,着实大快人心!


如何以智慧应对霸凌和欺辱,是我们必须教给孩子的重要一课。而在《兔子的拔河比赛》中,这一课被讲述得幽默风趣,令人畅快。相信孩子们在生活中遭遇霸凌与不公时,会想起这只聪明的兔子,想起智慧的力量,并怀揣着一份轻盈与幽默,去化解、去抵抗。


内容介绍

兔子、河马和大象一起住在森林里。但是,每当河马和大象没事可做的时候,他们就会嘲笑和吓唬兔子。当兔子终于受够了他们,便想出一个大计划:他将通过一场拔河比赛挑战这两个大家伙。这场拔河比赛持续了一天一夜,河马和大象都想不通兔子为什么力气这么大。约翰•伯宁罕通过标志性的插画风格和幽默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关于智慧战胜蛮力的故事。这本书的文字改编自非洲民间故事,启发孩子用智慧应对霸凌和欺辱。这种面对霸凌的处理方式不仅效果显著,而且鼓舞人心!

精彩书评

伯宁罕的故事依旧不染丝毫感伤色彩,孩子们或许会觉得它荒诞至极,令人捧腹。

——《纽约时报书评》


小读者们一定会钟情于这个简单却构思精巧的故事,犀利又幽默的语言会让他们忍俊不禁。

——《柯克斯书评》


这是一个趣味横生、言简意赅的故事,搭配着精美绝伦、诙谐风趣的插画,堪称一次令人倍感欣喜的经典重现。

——《号角图书》


这是一个经典的以智取胜的故事,伯宁罕标志性的插画与诙谐的文字令人难以忘怀。当动作敏捷的野兔最终笑傲全场时,那种畅快之感简直难以言表。伯宁罕的众多粉丝定会欣然将这个精心雕琢的故事推荐给新一代读者。

——《书单》


书中的跨页插图出色极了,它们巧妙地使场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并运用了充满活力的色彩。这本美丽的图画书教给孩子们反抗侮辱的重要性,这种方式不仅效果显著,而且鼓舞人心。

——《卫报》


内页展示
约翰•伯宁罕

约翰•伯宁罕,1936年生于英国萨里郡。童年就读于夏山学校,在校时大部分时间用来作画。1959年毕业于伦敦中央艺术学院。曾经设计海报、圣诞卡,也画过漫画。1963年第一本绘本《宝儿》出版,即获得英国最高绘本奖项——凯特•格林纳威大奖。此后,伯宁罕专门从事绘本创作,1970年以《和甘伯伯去游河》再度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及其他无数奖项的肯定。

  • 专家导读 《在图画语言中 获得“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力量》
    作者:李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阅读图画书中的图画语言是一种非常有趣且独特的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由色彩和图像带来的最直接的视觉感受,还能在图画语言所营造的思想空间中遨游。阅读约翰·伯宁罕的《兔子的拔河比赛》,读者便能获得这样的体验。


    《兔子的拔河比赛》一书的色彩饱和度并不高。伯宁罕巧妙地运用了大量低饱和度的绿色和蓝色来展现叙事背景,营造出独特的叙事氛围,使读者一翻开书便能沉浸其中。而不同画页中橄榄绿色的阴影的使用,更使得画面层次丰富,动感十足。书中的动物形象也极具伯宁罕一贯的风格,充满了儿童画的特点。无论是坐在地上伸着鼻子冲着兔子说话的大象,还是在树木中跳跃攀爬展现出各种姿态的猴子,亦或是迎面而来、拥有“正面人脸”的小昆虫,都栩栩如生,迅速拉近了书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当然,伯宁罕书中的图画要素并不仅仅给读者带来了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他运用这些图画要素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刻画并渲染角色的个性,传递深刻的寓意,从而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故事的世界。伯宁罕使用蜡笔、水粉等多种绘画材料,通过洒脱不羁的线条和色块,在画面上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令人想要拨开迷雾,深入探究故事的内核。书中不同画页的色彩和明暗变化,巧妙地传递了故事展开的时间线索。我特别喜欢展现“黄昏与日落”的“骄阳”页面,视觉冲击力极强,极大地增强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与共鸣——拔河比赛持续的时间竟然如此漫长——大象和河马这两个大家伙真是从白天拔到了黄昏,又从黄昏拔到了日落,“拔了一整夜”! 


    《兔子的拔河比赛》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然而,为了让读者领会到故事背后的深意,伯宁罕通过各种图画语言不断铺陈来对比拔河双方的力量,引导读者洞察“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力量,从而引发深思。在开始拔河前的几个页面上,大象和河马占据了大部分画面,而兔子则显得非常渺小。这样的构图非常直接地呈现出大象、河马和兔子之间的对比,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力量的悬殊。在比赛开始后,作者采用“俯瞰”视角,全景式的描绘了大象和河马在树林深处拔河的场面,再次让读者看见力量。同时,这样的构图也会使读者意识到大象和河马已经“大”得什么都看不见了。他们不仅看不见兔子,甚至也看不见自己。或许正是因为大象和河马看不见自己,他们才会被“看不见”的力量打败吧。


    拔河比赛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角力的过程。《兔子的拔河比赛》通过巧妙的构图,充分向读者传递了力量的变化。在故事开始的画面中,兔子的形象很小,而且是作为背景信息呈现的。然而,当兔子受不了河马和大象的欺凌,想出一个大计划去对付他们的时候,兔子的形象变大了一些,与大象和河马一起组成了画面的前景信息。这正是“看不见”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刻,也是力量发生转折的时刻!当兔子把绳子交给河马、走向树林的时候,它的形象更加高大了。在拔河比赛开始后,除了在树后悄悄闪现了一次,兔子的形象几乎消失了,预示着“看不见”的力量已将大象和河马打败。兔子再次出现,已经是在故事的结尾,在一片热烈的红色里,兔子与读者们微笑对视,充满了活力。


    这本书的中文版书名是“兔子的拔河比赛”,与原版书名Tug of War(可直译名为“拔河比赛”)略有不同,但这恰恰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因为封面上展现的并不是兔子在拔河。然而,当你将封面和封底同时展开时,便会发现真正在拔河的是河马和大象!那么,既然是兔子的拔河比赛,为什么兔子没去拔河,反而抄着手、站在大象身后静静地观看?这确实耐人寻味。伯宁罕在刻画这些形象时,特别注重细节的表达。这些细节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故事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因此,在阅读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并与孩子讨论在拔河的过程中大象、河马和兔子的眼神、表情、身体姿态和动作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思考大象和河马参加拔河比赛为什么没有赢,它们到底是被什么打败了,从而让孩子领悟“看不见”的力量在哪里,帮助孩子找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的解决办法。此外,伯宁罕在书中还从旁观者的视角,刻画了很多小动物在观看拔河比赛的场景,而这些旁观者恰恰都知道是谁在拔河。在阅读的过程中,探究这些小动物的所思所想也有助于理解故事的寓意。


    《兔子的拔河比赛》一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图画语言值得细细品味。我们通过阅读这些“看得见”的图画语言所传递出的丰富信息,领悟到“看不见”的力量,才能真正体会到阅读图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