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莉,洗好澡了没?
Time to Get Out of the Bath, Shirley
文 : [英] 约翰•伯宁罕      图 : [英] 约翰•伯宁罕      译者:宋珮
  • ISBN:978-7-5434-8210-4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品牌 :启发文化
  • 开本 :8
  • 包装 :精装
  • 定价 :33.80 元
前往购买:

00:0000:00
推荐理由

约翰•伯宁罕的《莎莉,洗好澡了没?》好像一本魅力十足的育儿书,提醒我们大人,在日复一日重复着对孩子的唠叨的时候,有没有去注意倾听和观察孩子的想象世界,有没有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有多么的精彩……

内容介绍

《莎莉,洗好澡了没?》是约翰•伯宁罕《莎莉,离水远一点》的姐妹作。故事中,莎莉的妈妈一边做着日常琐事,一边唠叨莎莉把衣服乱扔,把洗澡水洒了一地……而莎莉早已跟着自己的想象进入另一番有趣的世界,在那儿,他与国王和王后游戏……

约翰•伯宁罕关于成人与儿童世界的又一探索之作。他非常清楚想象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小读者对他创作的图画书特别产生共鸣,其实,成人往往也需要在阅读当中找到出口,暂时释放现实生活的压力,伯宁罕借着他的书似乎也在鼓励成人,要多用点儿想象力生活啊!

内页展示
约翰•伯宁罕

约翰•伯宁罕,1936年生于英国萨里郡。童年就读于夏山学校,在校时大部分时间用来作画。1959年毕业于伦敦中央艺术学院。曾经设计海报、圣诞卡,也画过漫画。1963年第一本绘本《宝儿》出版,即获得英国最高绘本奖项——凯特•格林纳威大奖。此后,伯宁罕专门从事绘本创作,1970年以《和甘伯伯去游河》再度获得凯特•格林纳威大奖及其他无数奖项的肯定。

  • 名家推荐 《精彩的想象世界》
    作者:范晓星 童书翻译,网名“两小千金妈”

    如果有人问,什么样的图画书算得上是优秀的图画书?我想,光是谈一些抽象的概念是没法说清楚的。不过,我可以说出很多书的名字,让这些书本身来告诉你,为什么它们称得上是真正优秀的图画书。《莎莉,洗好澡了没?》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曾经真切地感受过跟孩子共读一本图画书的美妙,就请跳过此文,带上你的孩子,到莎莉的幻想世界去做客吧。如果你还不确定如何阅读这本书,那么就让我为你带来一些灵感。


    上过夏山学校的图画书大师


    约翰·伯宁罕是英国乃至世界最出色的图画书创作者之一。他1936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的家庭,爸爸是一位推销员,总是不断地更换工作,所以约翰·伯宁罕小时候曾经换过10所学校。他十二岁的时候,进入了一所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学校,那就是有名的夏山学校。在那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他的天性得到充分的滋养和发挥,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画室里面画画,也成为一个永远不喜欢教条和束缚的人。伯宁罕在走出夏山学校之后,又进入英国伦敦中央艺术学院深造。在他因创作图画书成名之前,做过很多自由职业的工作。在英国,20世纪60年代是图画书创作的黄金时代,伯宁罕也终于找到了他最喜欢做的工作:他的第一本图画书《宝儿》(Borka)一经出版,就获得英国图画书凯特·格林纳威大奖。跟他同一时期的图画书作者,有雷蒙·布雷格、昆汀·布莱克等等,都是在图画书世界闻名遐迩的大师。约翰·伯宁罕也跟他们一样,用自己的图画书为世界、为儿童留下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


    从《莎莉,洗好澡了没?》这个题目说起


    这本书跟《莎莉,离水远一点》先后创作于1977年和1978年。两本书都是以同一个小女孩儿为主人公。《莎莉,洗好澡了没?》这本书,用了我们做爸爸妈妈通常会说出来的一句很普通的话做书名。我们在照看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总会脱口而出这样的话:你做好了没?快一点儿!而那时也许孩子的思绪早已经飞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一看到这个书名,就能体会到伯宁罕的用意,也可以看出他对成人和儿童的理解和看法。在他创作的图画书中,几乎每一本都可以发现伯宁罕对成人世界的讽刺和对儿童世界的理解。在伯宁罕看来,成人的世界里总是有很多的规矩和教条,是苍白而无趣的。他曾经说,一个好的童书作家,应该会和相应年龄的孩子交流,而他自己其实一直都还是一个“五岁的孩子”。于是,他用自己的图画书来向成人展现儿童的内心,希望成人能够理解孩子,多给孩子一点儿宽容和空间。


    两条平行叙事线中的奥妙


    我们只要看过一遍《莎莉,洗好澡了没?》,就会发现这本书非常独特。它其实是伯宁罕开创的一种图画书模式,就是说,他在书中用了两条平行、互不干扰的叙事线索:一边是有声世界,有文字的解说,描述的是成人的现实世界;另一边是无声世界,无字书一样的图画,表现的是莎莉的幻想国度。但是我们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两条线索之间有着特别紧密的关联,它们虽然表面互不相干,其实相互融合,成为一本完美的图画书。


    在代表成人世界的画面中,莎莉的妈妈一边跟女儿唠叨,一边做着日常琐事:称体重、梳头发、清理洗手台……虽没有生气的动作,却让人觉得一成不变和呆板无聊。可是在代表莎莉的幻想世界的一边,画面充满活力,莎莉和国王、中世纪的骑士等等人物,线条简单,轮廓可爱稚拙,背景色彩绚丽,层次明显,充满热闹和童真的气息。当我们展开书之后,左面的图画有文字,右边的图画没有文字,从这个角度看是不平衡的。可是,在无字图画的这一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伯宁罕是在用文字和图画,同时引导读者的眼睛,当孩子听到大人读过描述现实生活的文字后,他们就会被无字的画面吸引,去欣赏和探索莎莉的幻想世界。这样明显的对比,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穿梭于现实和幻想之间,得到丰满的阅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伯宁罕在这本书里,还用了一些视觉画面和符号来表现他的创作思路。比如这本书的开头和结尾两幅画,分别是莎莉和妈妈同时在浴室的一个画面,这样首尾相应的安排,让人觉得非常完整,也更加突出了中间部分的内容。在现实和幻想世界中,伯宁罕还安排了一些暗号,作为现实和幻想转换的暗示。比如玩具橡皮鸭子,在现实中只是一个玩具,可是在莎莉的幻想世界里,是同她一起历险的同伴;比如当莎莉的妈妈在抱怨地上到处都是水的时候,莎莉正在幻想世界中将国王击入水中,无疑,浴室地上的水一定是莎莉在做幻想游戏时弄到外面的。就是这些文字本身没有表述的细节,增加了图画书的趣味感,可以让孩子甚至大人在欣赏图画的时候,去发现和思考其中的关联,启发读者去想象。


    伯宁罕的画,看上去很随性,甚至像儿童的笔触,但实际上,那是他有意识创作的风格,看上去非常有活力。他说过,色彩丰富的世界,就好比给孩子们献上“欢宴的美食”,因为他相信“即便没有文字,斑斓的色彩和可爱的形象也一样会让孩子感觉到阅读的愉悦”。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深深地感觉到伯宁罕在他的图画书中,一贯展现出的对儿童的宽容、理解和关爱。


    伯宁罕的图画书作品就是这样,好像一本育儿书,提醒我们大人,在日复一日重复着对孩子的唠叨的时候,有没有去注意倾听和观察孩子的想象世界,有没有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有多么精彩……


    收起
  • 图画赏析 《表现大人与孩子不同的“视野”》
    作者:宋珮 艺术工作者

    英国作家约翰·伯宁罕在1977年、1978年连续出版了两本以小女孩莎莉为主角的图画书——《莎莉,离水远一点》和《莎莉,洗好澡了没?》,两本书的手法非常相似,书中的文字都是妈妈对莎莉说的话,图画则是运用不同的绘画手法划分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以此表现大人与孩子不同的“视野”。


    在页面的安排上,《莎莉,洗好澡了没?》和《莎莉,离水远一点》一样是除了首尾两页是单页外,其余都用左右对页的方式呈现。《莎莉,离水远一点》的现实场景是海滩,这本书的现实场景是浴室。一开始,妈妈进了浴室,放掉莎莉的洗澡水,然后唠唠叨叨对着莎莉说了一堆话,不出声的莎莉竟然披着浴巾、骑着橡皮鸭,从排水管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安排在左页的妈妈一边唠叨,一边继续在浴室里做她的事情,图与文全是片段,没有连贯的情节。这页的图画都用细线框围住,画面多有留白,以淡色调为主。而右页则是莎莉的想象世界,缤纷多彩,天空有时红,有时绿,地面有时宝蓝,有时鲜黄,都是非现实的色彩。莎莉从排水口进入了中古世纪,在那儿,她不仅遇到了骑士、国王和皇后,还进入了国王的城堡,她的橡皮鸭让国王、皇后玩兴大发,大家玩起了骑鸭子打仗游戏,最后,莎莉赢得胜利。右页的图画虽然没有配上文字,情节却是连贯的,可以由小读者自己看图说话。

     

    莎莉的想象世界,其实在扉页即有所暗示,读者可以看到,交错的排水管之间,有城堡、骑士,还有乡野的景物,也许正是水流过水管的声音启发了莎莉的想象。在这个想象世界里,莎莉找到了一个出口,可以暂时脱离单调的现实世界,充耳不闻妈妈反复的唠叨,借着想象之旅自娱。由图看来,这段想象之旅经历了白天黑夜,在现实当中充其量只有几分钟,不过莎莉暂时享有充分的自主,甚至拥有击败大人的能力。最后,莎莉自动结束了想象,从浴缸中站了起来。显然,她把想象与现实区分得很清楚。


     莎莉的想象世界与妈妈的现实世界在情节上的关联,只出现在最后一个对页:右页的莎莉把国王击落水中,溅起水花,左页的妈妈一边擦地板,一边说:“怎么弄的,到处都是水!”左右的呼应为想象画上了句号。

     

    伯宁罕非常清楚想象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小读者对他创作的图画书特别容易产生共鸣。其实,成人往往也需要在阅读当中找到出口,暂时释放现实生活的压力,伯宁罕借着他的图画书似乎也在鼓励成人,要多用点儿想象力生活啊!



    收起
  • 关于作者 《伯宁罕说伯宁罕》
    作者:约翰·伯宁罕(杨古 译)

    我的工作室在我位于伦敦的家中。平时我就在一张硕大的旧会议桌上作画。我工作用的钢笔、铅笔、彩笔、纸,还有绘画的草稿,都凌乱地摆放在桌上。


    创作之余,我热衷于收藏物品,比如家具、雕像、建筑物里的楼梯、旧窗帘……我曾环游英格兰和法国,就是为了搜寻能够放在家中或是卖给别人的不同寻常的东西。由于我的不懈努力,我家中的花园里终于有了一座小宝塔和一座喷泉,还有一个钟楼。钟楼是我从一个几近废弃的教堂里“抢救”出来的。在我的花园里,大约有26种来自伦敦不同旧宅和教堂的稀有物品。


    我的小女儿埃米莉也喜爱淘宝,就像我一样!她最近的收获之一是一只巨大的兔子。这只兔子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它完全侵占了我们的空间。不过,从某种角度说,也正是这只大兔子给了我创作《我的秘密朋友阿德》(Aldo)的灵感。每当有人问起,我创作的灵感是如何得来的时候,我总是很难回答。因为答案永远是不确定的。如果在阅读报纸或者杂志的时候遇到我感兴趣的文章,或者是让我开心的细节,我会把它们撕下来,贴在墙上。我家的墙上贴满了这样的纸片,这些纸片上的信息或许可以萌发一部作品的新点子。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或许用“冥想”这个词更恰当。我可以一直冥想好多天。当我冥想的时候,有时真的会想出一个点子,然后沉淀。一段时间过后,这个点子要么被丢弃,要么被我保留下来。如果我保留了一个点子,我就会开始动笔作画或是写下一些文字。不过有时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个点子最终还是会被放弃。然而也有些时候,有的点子会被一直保留下来,慢慢地,就衍生出一部新的作品。


    一直以来,我对三维的东西很感兴趣。我喜欢在纸、卡片,还有木头这些材料上作画,这样,印刷出来的画面会有不同材料的纹理,看起来就像是立体的,非常有层次感。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创作的最有趣的两部作品也都是三维效果的。一部是《外公》(Granpa)这本绘本的动画版,它还被制作成了电影。另一部是一处真实的铁路场景,包括我设计的站台、火车、还有客车厢,就像《喂!下车!》(Oi!Get off our Train)那本书里的一样。这部作品是为日本199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设计的。迄今为止,这些站台还保留在日本,我想会成为永久的纪念。


    每一天开始时,我总会期盼着一些美好的事情。比如早餐时我能喝到一大杯咖啡;午餐时间能和我的妻子海伦·奥克森伯里(知名绘本创作者,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获得者)一起讨论我们的作品或是闲聊一会儿;大约六点钟的时候,能品尝到一杯美味的红酒,最好是产自法国的。事实上,品尝红酒是我的另一大爱好。


    我的创作有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有一本书我甚至已经花费了不止十年的时间!看起来这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认为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是为了能够尽善尽美。有时,我工作的速度异常缓慢,慢到你无法想象,甚至可能会让你感到绝望。有时,当作品的最后期限即将来临时,我会觉得我像是在追赶已经开走的火车,这感觉真可怕!可是无论怎样,我都爱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我很惊讶,并且也很高兴,全世界的人似乎都爱看我的作品!


    注:此文译自Children's Books and Their Creators (P108 JOHN BURNINGHAM)


    收起